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皇帝打算御驾亲征,挥师北伐

听到朱祁镇说出这句话,本来殿内不敢触霉头装聋作哑的群臣,瞬间一片哗然!

这倒不是说他们对皇帝亲征这种行为本身,有多么大的抵触跟震惊。

相反明朝至少在正统朝之前,皇帝亲征就压根不算是个新奇事情,甚至可以称之为一项传统祖制!

明太祖朱元章身为开国皇帝,亲自率军打的天下就不用多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在位时间太短,暂且忽略不计。

明成祖朱棣无论是靖难,还是登基后五征漠北,都可谓是有着赫赫武功!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一年便驾崩,比朱允炆当皇帝的时间还短,直接就没有亲征的机会。而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也有两次亲征的经历,一次是征讨汉王造反,另外一次是北巡边境遭遇到敌军来犯。

综合大明五帝的经历,但凡在位时间长了一点,总得找个人来练练手展示下天子武德,否则真是对不起中原皇帝这个至尊称号!

朱祁镇登基至今已有十三年,还向来喜欢标榜太祖、成祖皇帝。现在却遭逢到如此大败,被蒙古也先给重重的扇了一巴掌,出现御驾亲征的想法其实很正常。

别说是他,哪怕先帝朱瞻基在位,也得自己领军去找回这个场子,不然哪来的脸去见大明列祖列宗

但是亲征可以,选的时机却不对!

只见这个时候成国公朱勇站了出来,冒着被朱祁镇当出气筒的风险,拱手说道:“陛下,蒙古瓦刺部来势汹汹,兵马之众多,战力之强盛,均远超大明之前的预估。”

“如今大同局势未明,出征粮草兵器更是毫无准备,臣斗胆建议先派一重臣前往边境探查情况,得到反馈后再行决定。”

虽然明朝皇帝有着亲征的传统,但这一次可不比以前,很很明显瓦刺部的强大已经远远超乎的预料。

如果朱祁镇有朱棣的勇勐,那不管对手如何,估计朱勇都二话不说,直接誓死追随干就完了!

可问题是不确定他有没有啊。

仅仅二十出头的少年天子,没有任何御驾亲征的经验,哪怕大明国力依旧远超蒙古瓦刺部,朱勇依然冒着风险同意朱祁镇的想法。

万一出现任何意外,后果都将是国之动荡!

“派一重臣前往大同探查情况”

听着成国公朱勇的话语,明英宗朱祁镇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然后便怒不可遏的说道:“难道朕没有派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吗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四万大军全军覆没!”

“如果朕不亲临大同,还有多少兵马够尔等挥霍!”

皇帝说出这句话,几乎是把勋戚置于不被信任的位置上,贵为成国公,朱勇一时也不敢再强硬顶嘴。

不过明朝可能有诸多缺点,但至少在前中期大臣骨气上,还是没得说,不像清朝那样全部沦为皇帝的奴仆。

这种情况之下,礼部尚书王直依然谏言道:“陛下,正因四万大军覆没,才更得慎重行动。”

“身为天子,当以宗庙社稷为本!”

王直这番话说出来,着实让殿内群臣刮目相看。

要知道这已经完全超乎了劝说的境地,搬出宗庙社稷简直是在施压皇帝,一意孤行乃昏君所为!

从正统八年王直接替郭璡担任吏部尚书以来,一直都处于内阁三杨的压制下,没有彰显出吏部天官的威严,阁部斗争处于下风。

甚至就连六部之内,王直曾经是礼部尚书胡濙的部下,资历地位处处不如对方,权威性还得打个折扣。

正统十一年王振指示户部侍郎奈亨诬陷,牵扯王直入狱事件,更是把他的个人威望给降低到了谷底。

堂堂百官之首,一战不过内阁,二战不过礼部元老,三战不过内官太监,就这怎么可能让人信服

结果没想到这种关键时刻,连成国公朱勇都遭受到质疑跟训斥的情况下,吏部尚书王直为了家国大义站了出来,恪守属于他的臣子本分!

“难道朕放任大同局势糜烂,眼睁睁看着治下子民被鞑虏掠夺为奴为婢,就对得起宗庙社稷吗”

朱祁镇简直气急攻心,明明自己是去改变战局的,怎么放在大臣嘴中就变成了视宗庙社稷为不顾。

就在此时,兵部尚书邝埜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力谏道:“陛下,靖远伯正率领着大军远征麓川,兵马粮草俱源源不断往南方运输。”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京师国库空虚武备缺失,亲征瓦刺并非最好时机。”

“还请陛下慎重,等待靖远伯大胜归来再做决断!”

明朝虽然第四次征伐麓川战争,征召的主力大多是南方地区的兵马,仅后来宁阳侯陈懋从宁夏率领了一批北方边军增援。

但是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粮草物资却囤积在了南方,京师武备库并没有足够的铠甲刀剑。就算想要从南方运输过来,靠着京杭大运河的运力,没有几个月是搞不定的。

《五代河山风月》

再说了,麓川战事焦灼,谁也不知道还要打多久。你这时候把南方的武器装备运走,那岂不是相当于把几十万大军,坑在了西南的深山老林里面。

哪有仗还未打,便开始自毁长城的道理

邝埜进言的现实困境,相比较单纯的劝说,还是更有效一些的。至少震怒中的朱祁镇,没有即刻反驳否定,开始思索着其中利弊。

不过满朝文武,却还忘记了一个人,拥有着几乎跟朱祁镇不相上下的战争狂热。

这个人便是王振!

《明史王振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叫做“廷臣交谏,弗听。”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朝廷群臣谏言反对,老子不听!

王振学识并不低,还曾担任过内书堂的讲师,可他在武事方面就可谓一窍不通,却偏偏幻想着能像郑和一样威震四海,弹指间灭不臣之过,最终青史留名。

如果说明朝皇帝都有一个太祖梦的话,那么明朝太监都有一个郑和梦。

现在瓦刺来袭,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几回,正适合让自己建功立业!

更重要是,王振心中始终没有把瓦刺视为强敌,只要朱祁镇能率领京营尽出御驾亲征,就不可能输!

天降的灭国功劳,此时不争取,更待何时

“大司马言重了吧,就算没有靖远伯的南征军,京师三大营中也有着不下二十万骁勇之师。”

“至于兵器粮草,据咱家所知九边重镇本就囤积了不少铠甲剑羽,另外漕运的通州仓、丰济仓、广运仓储备余粮,只需不到半月便能运达京师。”

“如今宣大局势危如累卵,大司马是想要放任边防崩溃,蒙古鞑虏的人马兵临京师城下吗”

现在的王振,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谦卑隐忍,不会当着朝臣面涉政的太监了。

随着明英宗宠幸越深,王振终于按捺不住隐藏的权利欲望,开始肆意的插手朝政要事。更为离谱的是,明英宗对于这种行为,不但不采取制止,相反还愈发鼓励。

宦官权势便是皇权的延伸,这点朱祁镇确实理解的非常透彻。

皇帝拉偏架多了,朝臣们摄于淫威自然不敢多言,甚至很多大臣面对王振的恐惧,还甚于面对皇帝。

毕竟明英宗还得遵守君臣礼仪,遵守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王振可就不管这么多,谁敢得罪自己他就整死谁!

所以当王振意有所指的说出这番话,本来想要附议邝埜大臣们,纷纷噤若寒蝉,不敢得罪这名权阉。

可偏偏邝埜是个硬骨头,他面对王振依然据理力争道:“西宁侯战败损失了大量的兵器铠甲,边关的战备物资已然不足,同时还让鞑虏的装备更上一层楼。”

“另外冬季枯水期刚刚过去,加之今年又是大比之年,还需兼顾南征军的物资供应,漕运属实不堪重负,根本无法做到半月供应京师二十万大军的粮草。”

王振可能没有想到,邝埜还真敢不怕死的反驳自己,瞬间难色就沉了下来。

同时相比较兵部尚书的专业性,王振哪里知道战备物资的具体数目跟转运流程,只能恼羞成怒的强硬呵斥道:“战备之事乃兵部主管,如今物资不足转运不利,难道不是大司马的责任”

听到这句话出来,那些与邝埜关系较好的官员都闻之色变。很明显王振解决不了问题,就打算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

于是站在邝埜身后的兵部右侍郎李青,轻轻的拉了一下他的衣摆,示意不要强硬的得罪王振,否则必遭报复。

本来邝埜是满腔臣子忠义,在李青的暗示下也逐渐冷静下来了,这时候与王振去硬刚只会得不偿失,还是得从劝谏皇帝的角度入手。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材高挑却清瘦的大臣,从人群中站了出来直面王振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并非是大司马的过错,实则乃大明承受不起两线作战的消耗!”

敢于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人,不是别人,他正是最近被调任京师,担任兵部左侍郎的于谦!

看到是于谦这个老熟人站出来“找死”,王振的脸色可谓是阴鸷的能滴出水来。正统十年这家伙就作诗讽刺自己,如果不是沉忆辰此子站出来搅局,硬生生保下了对方一条命,此时可能坟头草都三丈高了。

“少司马,你这是在帮大司马推卸责任吗”

“兵部这种团结一致的举动真是可歌可泣,只希望尔等初心是为了大明为了万岁爷,而不是结党营私……”

说到最后的时候,王振特意拉长了一段尾音,把目光意味深长的看了朱祁镇一眼。

对于皇帝而言,其实并不怕臣子在底下互相攻伐,相反更害怕他们其乐融融。特别是兵部这种重要军事部门,是文官掌军的唯一途径,前任兵部尚书王骥正是从这里封侯。

于谦面对这种暗示,自然是身正不怕影子斜,义正言辞的说道:“臣一心所向大明,并非是为了大司马说话,而是为了公道正义发言。”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陛下,还请再三慎重抉择!”

说罢,于谦便跪了下来,朝着朱祁镇重重磕了一个响头。

要知道他可是巡抚山西、河南两地多年,宣府、大同这等九边重镇均是在山西境内,再加上一直挂着的兵部侍郎衔。整个朝廷内外,可能没有谁比于谦更了解边关行事。

九边重镇可不像是内陆很多卫所,糜烂不堪空额严重,相反正统朝时期士气正盛战斗力相当强悍,否则也不可能早期拳打蒙古,脚踢麓川,再空出一只手摁死东南大起义。

土木堡之变,并非战之过也!

大同参将吴浩率领的一万兵马,再加上西宁侯陈懋率领的四万兵马全军覆没。于谦相信存在指挥上的失误,以及轻敌冒进的可能性,但更多的因素在于蒙古人战斗力的激增,并非朝廷以往对鞑虏孱弱的刻板印象。

瓦刺敢于主动进攻大明,并且还获得大胜,势必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皇帝若是仓促亲征,于谦担心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他必须要站出来阻止!

“陛下,还请三思!”

不仅仅是于谦跪下,殿内的文官集团纷纷跪倒在地祈求朱祁镇再着重考量。

至于勋戚武官集团,此刻却陷入了一种两难抉择之中。以成国公朱勇为首的一部分勋戚,长久在沉忆辰的提醒跟重视下,已经把瓦刺蒙古摆在了对等的敌人位置。

而另外一群武官勋戚,他们在内心里面依旧轻视蒙古骑兵,甚至是把这次阳和惨败,视为接下来可以赚取的战功。

毕竟大明开国辅运跟奉天靖难,造就了一大批位极人臣的勋戚阶层,其他生不逢时的武将,同样想要获得这么一个时机!

见到武将勋戚没跪,朱祁镇心中瞬间就有底了,文官不过是一群笔杆子,真正打仗依靠的中流砥柱,还得是武将勋戚!

于是乎他站起身来,大手一挥豪情万丈的说道:“不用再劝说了,朕意已决,五军都督府跟兵部筹备亲征事宜。”

“这一次,朕要封狼居胥!”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