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然而,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快捷,但是只能祈祷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

所以随着战争的需要,从殷商时期到周朝已经主簿形成了传递文书的邮驿制度,丙炔与烽燧技术互为补充,相互配合使用。

据甲骨文记载,商朝时就已经有了邮驿,周朝时进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时的邮驿,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34里设有一个驿站,驿站中备有马匹,在送信过程中可以在站里换马换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够一站接一站,不停地传递下去。

在远古时代,先民在为文明奠基的同时,亦创造了资讯传递的雏型。商周时期的驿递方式已经比较完备。秦汉大一统国家形成之后,邮驿体制较为健全。唐宋时代除陆驿外,水驿也大大发展。元代的邮驿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超出当时世界的水平。明、清驿政也曾经为朝廷管理幅员广阔的国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代以来,西方邮政制度和技术大为改进,与其高效率相比,中国传统邮驿制度的种种弊病愈益暴露。明代名臣海瑞“驿递之疲,千疮百孔”的感慨,指出了邮驿系统的危机。清代晚期,一些有识之士遂呼吁兴办新式邮政。光绪三十二年设立邮传部。此后,原有的驿站相继被裁撤,并由现代的邮政运作所取代。

中亚地区曾出现过一个强大而又短暂的帖木儿帝国,是由蒙古人的后裔建立的,控制着包括现在的印度、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广大地区。帖木儿帝国制订了严格的邮驿制度,规定驿使每天必须走500里路程,而且还赐与驿使一项特权,行路中需要换马时,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寻常百姓,只要驿使提出换马的要求,都要用自己的马和驿使交换,如果拒绝就有杀头之罪。在一段时期内帖木儿的大军开疆拓土,屡战屡胜,与邮驿制度健全,信息灵通是分不开的。邮驿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许传送官府的文件,而不允许传送私人信件。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出外经商的、做工的以及战乱年代被迫出征的战士和远离家乡逃荒避难的人们,都需要和家人亲友通信。特别是各地商人,为了互相交流商情、商谈贸易、寄递帐单等都迫切需要通信。于是民间传递信件的业务就应运而生了。

东汉有一个著名的家、书法家,他的名字叫蔡邕,汉献帝曾称他为左中郎将,所以后人以蔡中郎称之。在《玉台新咏》中收录有汉代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一首,署名为蔡邕。诗中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首诗抒发了离别夫妻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民间广为流传,诗中的“双鲤鱼“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它就是秦汉时期的信封。这种信封和现在用纸糊成口袋形的信封不同,是用两块鱼形的木板做成的。而“素书“,就是用素帛写的书信。“双鲤尺素“就是汉代常见的信封和书信。这种通信形式在汉代被广泛使用。直到唐代,人们还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作为书信标志,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可见,直到唐代,“双鲤“还是通信形式的代称。

以当代左右时期来说,在列国称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区的邮驿依然得到发展。例如,刘备曾经经营川陕驿道交通,“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典略》又谓:“(刘)备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馆舍”和“传舍”,是相同的邮驿设施。魏国有诏书命令远在河内的司马懿赶回洛阳,“三日之间,诏书五至”。司马懿“昼夜兼行”,“四百余里,一宿而至。”也反映当时邮驿十分畅通。

这时期邮驿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纸质文书得以普及。据说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纸逐步取代了简牍,使邮书的传递更为便利。

说驿站有名,还有一些东西同样非常有名,也属于这个范畴之中,那就是符信,比如著名的虎符、窃符救赵等等就是这类东西。

中国进入战国时代,封建社会从此形成、发展,前后长达2000年。作为封建社会的开始,战国时代生机勃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通信事业随之而有了巨大进步。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空前频繁。那时,以东周王都洛阳为中心,东至齐鲁,西到关中,北抵燕赵,南达吴楚,四通八达,都有驿道相通。因为当时诸侯国频繁角逐,各自有一批说客谋士,他们往来在各国间游说谋划,也促使邮驿空前繁忙起来。

战国时期,邮驿通信繁忙的标志之一是简书与符信的风行。

那时候,纸张尚未发明,而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被淘汰,逐渐兴起的是竹木制作的简书通信。简书是把书信或文章刻写在竹木简上,西周开始出现。《诗经》上便有:“王事多难,王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意为:国事多艰,周王得不到安宁。我岂不想早日归乡?害怕的是政府又发来军事文书。这里“简书”就是竹木简书信。战国时候,大凡日常公文、官吏奏报、官方通信、说客上书,全用简牍。简信一般字面向内,捆上加封,长信则把简片用皮条连系成册,卷成一卷,装外加封。这样的公文书信,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比以前甲骨轻便多了。

符信是通信的信物,即通行的凭证,有符有节。节,是身份证明,供使者或商人在路途中使用。持有此节者,沿途住宿伙食一律由传舍供给。在湖南长沙出土过一枚战国时的铜节,为马形,又称“铜马节”。据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考证,这是作为“骑传侯”的身份证明。“侯”,是掌管骑传的官名,“骑”是单骑通信的称呼,“传”指“驲”这种华贵的传车。骑传侯是专理车传和马传的专职官吏。有了这一份证明,在邮驿大道上就可以畅行无阻。符与节略有不同,大半是军事凭信,也可作为国家治安所规定的通行证件。一般说符分左右两半,一半为国王所持,另一半发给带兵将领,调兵时把两符相合,以为验证。

战国时期,驿途上也用过一种称为“封传”的证件。据《史记》载,孟尝君从秦国被释放回齐国时,秦昭王后悔了,想派人把他追回来。但孟尝君已经乘快车逃跑了。他更换了“封传”,变换姓名,夜半混出了函谷关。秦昭王命快速邮车迅速追赶,也没有追回。唐朝学者考证,这种封传,就是后来的驿券,一种在驿道上行驶的证明。上述故事,就是孟尝君利用门下食客鸡鸣狗盗之徒伪装鸡叫赚开关门的典故。秦国通过关卡的通行符证制度很严,据说,此制为商鞅所定,而后来,商鞅自己因被陷害要逃离秦国时,在一客店里却因无证件而被扣留,终于被秦军所获。

战国时期,符节的名称和种类很多。就用途说,有路节、门前符节等。从形状讲,则有鹰节、雁节、龙节、虎节、马节、熊节等。

持有符节的使者,有通信过程中拥有特权。如果遇到交通阻塞的情况,他可以优先通过;宣布戒严时期他也可以不受限制破例放行;他还可以迅速地见到君王。但是他们的通信时间,由有关部门给他们规定了期限,必须在什么时候到达何地,都有一定规定。这叫做“皆以道里日时课”,保证了通信的按时到达。

战国时期的通信工具比前代有所进步。单骑通信越来越多,“遽”这个字也即有了骑马通信的含义。除国家重大事务交由专使、特使去办理而外,当时一般通信的权力逐渐下移,交给职务较低的下层官吏负责,这些人名称叫“信臣”、“候吏”、“传言”等。众多名称的出现,说明通信业务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

值得一说的是,现在皇甫嵩他们就是假节状态。

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力。举凡如持节分封诸侯、持节收捕罪犯、持节镇压起兵叛乱、持节出使外国及持节签约议和等事。

此外还有阴符、阴书之类的隐秘通讯手段。

所谓阴符是用竹简做成.使用时先将要发送的文字写在竹简上,然后将其劈成3片,叫做“一合而再离”,派3人各持一片送往目的地。收信人收到竹简后,将3片拼在一起,密信内容便可一目了然,这叫做“三兮而一知”。

阴符其实也有上面所说的虎符之类的意思,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也是古代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

当然,其实流程原理都是一样的,拼合起来才有效而已。

相传商纣王末年,姜太公辅佐周室,使周族由弱变强。有一次,他们带领的周军指挥大营被叛兵包围,情况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围,回朝搬兵,他怕信使遗忘机密,又怕周文王不认识信使,耽误军务大事,就将自己珍爱的鱼竿折成数节,每节长短不一,各代表一件军机,令信使牢记,不得外传。信使几经周折回到朝中,周文王令左右将几节鱼竿合在一起,亲自检验,周文王辨认出是姜太公的心爱之物,亲率大军到事发地点,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后,姜太公拿着那几节使他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鱼竿,妙思如泉涌,他将鱼竿传信的办法加以改进,便发明了“阴符”。

最初的“阴符”是竹制的,后又改用木片、铜片。。“阴符”上无文字,无图案,传“符”人不知“符”中含义,即使被俘,叛变投敌,敌人也难以知道“符”的内容。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阴符”逐渐被“阴书”代替了。

《阴书》是古代军事著作《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龙韬篇”——论军事组织。本篇首先阐明了阴书的作用,即在“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烦多,符不能明”的情况下,应使用阴书。接着具体介绍了阴书的使用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保密性,“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所谓“阴书”,实际上是一种军事文书,传递的方法更秘密些。其方法是:先把所要传递的机密内容完完整整地写在一编竹简或木简上,然后将这篇竹简或木简拆开、打乱,分成三份,称“一合而再离”。然后派三名信使各传递一份到同一个目的地。“阴书”被送到目的地后,收件人再把三份“阴书”按顺序拼合起来,于是“阴书”的内容便一目了然,称“三发而一知”。

这种“阴书”保密性较好,且在某一角度上讲类似于移位密码的特性。因为即使某一信使被敌方抓获,“阴书”落入敌方手里,也得不到完整的情报。但也有其缺陷,由于原文被分成了三份,故一旦丢失一份,接受者也无法了解其原意。

阴书是古代通信中另一种保守秘密的方法,它是由阴符演变而来,能比阴符传递更具体的消息。但无论是阴符,还是阴书,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有可能被对方截获而难以达到传递消息的目的,二是有可能被对方破译内容并被对方将计就计加以利用。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