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不过,话说回来,不知道几位先生有没有开始讲述您身后大汉的变化?”鲍鸿笑着说道。

“哦?将军要问的是什么方面?”霍光闻言,也是笑着接口道。

“咱们这里都是自己人,我也不虚言伪装,就说如今士人、外戚、宦官争斗不休的问题。究竟该如何才能构建出稳定的政治制度呢?”鲍鸿笑着甩出了一个无解的难题,看看这个被系统认定政治100的家伙怎么看。

为什么说是无解难题呢?因为这是历代皇帝都思考的问题,要是能解决这个问题,国家中央士人、外戚、宦官一条心,那么国家延绵万世也不是不可能的。

士人倒不用多说,所谓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几与庶人相接;在宗法上,大夫臣士,士依附于卿大夫,不得有僭越之举;在经济上,士有一定数量的“食田”,禄足以代其耕,可以不劳而食;在文化上,士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多种教育。他们的社会职业因而是多样化的,或充任武士,或作卿大夫的邑宰、家臣,或在天子、诸侯的宫廷和基层行政机构中担任一般职事官。

春秋中后期,士作为一个社会等级逐步解体。由于礼崩乐坏、宗法制松弛以至于瓦解,士失去了生活保障,除了“六艺”知识,已经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士在失去地位的同时,也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不再受卿大夫的役使,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

而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使得各诸侯国争相「尚贤」、「使能」,从而刺激了社会对智能、知识的需求急剧增长;以传播文化与政治知识为主的私学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培养出大批文化人,而且形成「不争轻重尊卑贵贱,而争于道」的文化理念。种种历史机缘的遇合,促成了士人的崛起。

到了现在,士人并不作为一个阶级而存在了。而是专指读书人,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学习知识,传播文化,政治上尊王,学术上循道,周旋于道与王之间。他们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士人是古代中国才有的一种特殊身份,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

掌握了政治、文化、学术等等,自然免不了介入政治。

著名的士大夫的称谓就是指的是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从士人到士大夫,显示了士人介入政治,进入政治中心地带的历史动向。

说起汉朝,外戚自然免不了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秦统一中国后,秦王政自认为“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因而取两者之尊称“皇帝“,并由此确立整套与皇帝相关的制度,其中皇位继承制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为了万世一系地将自己的宝座传给自己的子孙,以“奉宗庙之重,终无穷之祚“,自称始皇帝,以期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也。秦虽历二世而亡,但秦始皇开创的皇位继承制度却保留下来,到东汉时已日臻完善。这种皇位继承制度,使储君的范围集中在当今皇帝的子嗣当中,选择余地较小,一旦皇帝早逝,出现幼帝即位的概率就极大。

尤其是东汉更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东汉除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献帝(刘协)外,其余都未满36岁而亡。其中,除去安、质、桓三帝以刘氏宗族身份即位外,其余都遵从“父传子,家天下“的继承原则。

皇帝们虽然嫔妃较多、结婚早,但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度纵欲,无疑会影响自身的健康,使后代多体质孱弱而夭折,如果涉及宫廷争宠、废立,再加上古时医疗技术的落后,其中能成人的皇子本来就不多,皇储的选择范围就更小了。东汉先帝死时都早,所以能存活下来的皇子必然年龄偏幼,但只要先皇有子嗣却是非立不可,这就造成了多幼帝的情况。

由于皇帝大多夭亡,太子年幼继位,于是,就出现了母后临朝,垂廉听政的情况。汉朝又确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嗣位人,以至临朝称制。太后临朝称制,其权力与皇帝相等。

这些垂廉听政的太后们,年龄都不大,一般不过二十几岁。她们死了老公,精神空虚颓废,无以寄托,把思想感情的关注点,从夫妻生活转移到朝廷大事的处理上来。然

东汉多幼帝而,这些年轻的太后们没有起码的社会经验和统治经验,也基本上没有文化知识。她们根本没有能力来驾驭国家机器,只好依靠自己娘家的的父兄,帮助自己来处理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国家政权便落到了外戚的手中。

以汉朝过去的经历来说,最早的案例是吕后专权。

吕后专权后,曾杀了继任的少帝刘恭(汉朝第三任皇帝),又立刘盈的儿子刘弘为帝,由于吕后的****,可怜刘弘即位的那年连“元年”都称不上。吕后专权期间,西汉王朝表面姓刘,实质上却是吕家的天下,因此当吕后去世后,随即爆发了刘氏皇族与吕氏外戚集团之间的血腥斗争。

在周勃、陈平等人的努力下,刘氏皇族赢得了胜利,西汉终于回到了刘家子孙手上,从而进入第五、六任皇帝统治的“文景”时代,换言之,汉朝的第2,3,4任皇帝都只是徒有虚名。“吕后专权”虽造成了一定祸患,汉朝还是有惊无险地延续了下去,这过程中汉朝还是“幸运”的。

也正因为如此,汉武帝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重用外戚。更不巧的是,一方面汉武帝雄才伟略,有他在压阵,外戚们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浪,另一方面,‘卫霍’两家的外戚也都是能力出众,忠心耿耿的能臣猛将,不但没有带来不利影响,反而创下了赫赫战功,使汉朝成为了真正的东方帝国。

早期汉武帝刘彻刚即位不久,汉朝朝政实际上也由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把持着,该期间,窦太后曾多次左右朝政,甚至可以随时撤换皇帝,作为皇帝的刘彻实际上也是傀儡一个。幸运的是,由于窦太后始终忠于属于刘家,尽管依附着她的窦家势力很强大,但汉朝并没有“姓窦”的趋向。

后期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依赖卫青、霍去病等“亲家”先后多次出击匈奴,在“卫霍”家族权高位重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威胁到刘家天下,幸运的是,在汉武帝的帝位几乎后继无人的时候,霍光也非常有责任地担起了他的托孤使命,如果他任人不当的话,汉朝在那时候很容易就易姓。

从汉武帝到汉宣帝,“卫霍”家族可谓不折不扣地撑起了半个汉朝。汉宣帝的即位其实也是“卫霍”权力下的结果,出现这样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皇帝,西汉中期的“霍氏专权”起到了非常关键、积极的作用。

或许正史因为这几次情况不但没有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就算有些端倪也在爆发之前就被消弭了,甚至同样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前提下,后继的汉帝自然觉得外戚是非常可信的存在,对他们信任有加,不加提防,那么接下来的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汉元帝时期,由于皇帝刘奭盲目信任外戚史高,同时又极其依赖宦官集团,结果导致了“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的斗争。这期间,汉朝的外戚虽没达到“专权”程度,但汉元帝却因自己过分依赖外戚及宦官导致了威权旁落,朝政逐渐失去控制,许多匡扶汉室的儒臣被杀的杀贬的贬,西汉从此走向了没落。很不幸地,汉元帝时候出了个“王皇后”王政君,当时的她虽然还没参与“专权”,但她却是后来导致西汉灭亡的“专权炸弹”。

接下来的典故自然不用多说‘王氏专权’带来的自然就是王莽篡汉的事情了。这一次,终究因为外戚专权造成了巨大的动荡。

从吕后开始,到窦太后、霍光,汉朝政权虽一度掌握在异姓外戚手上,但汉朝始终还是姓刘的;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外戚专权先河,因而汉朝皇帝一直不怎么限制外戚们的权力。如果说有卫家、霍家这样的外戚是幸运的,那么到了王氏外戚时,汉朝的这种好运就到头了。

不过,王莽的“代汉”似乎仅为了给刘家子孙一个教训,汉朝的气数还盛得很,这不,刘秀接管天下后,这江山还是属于刘邦子孙的,这个教训也只能说是不轻不重的。

但是毕竟有了外戚专权的教训后,东汉中期以前一直对这方面权力有着相当程度的限制,汉朝又因此往后延绵了许多年。

那么这里就要说最后一个集团了——宦官!

因为有了外戚专权的教训,汉帝也开始限制外戚的权利了。但是,相对于外戚来说,士人并不是十分值得依仗的势力,毕竟不是‘自己人’,那么这样一个值得信任‘身边人’扶植出来岂不正好?

所以在东汉中后期后,虽说多由幼主临朝,政权多落人皇太后为首的外戚之中。但是到了皇帝成年后,不甘于外戚专权局面,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于是便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发动政变,这样,宦官在皇帝支持下形成政治集团而操纵政权。

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

再加上由于宦官没有社会基础,没有政治才干,因而导致政治更加腐败。比较正直的文人官吏和外戚集团起而反对宦官,宦官在皇帝支持下进行反击和镇压,因而导致了党锢之祸,使东汉统治日趋腐败,政局更加混乱。

可以说,其本身的社会基础、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对天下带来的利弊多少。

士人毕竟大多数都是读书人,终究是比较靠谱的家伙,道德修养稍微靠谱一点的话,很少会出现问题。事实上,忠臣良将出身士大夫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至于外戚,这个就要看个人自己的道德修养、学识素质之类的情况了。

像是‘卫霍’两家就是这个道理。而相对来说,有些和皇帝根本没有‘门当户对’,骤然获取巨大的权利,根本没办法驾驭,那无疑就相当于小儿驾驶着全力狂奔的马车,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坠入悬崖。

到了宦官那就更不用多说了,虽然不是说完全没有靠谱的,但那毕竟只是少数,毕竟一般人家没事跑去做宦官作甚?要去做宦官肯定是有特殊的原因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宦官是最不靠谱的家伙。

尤其是在帮助皇帝夺权之后,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虽然说起来,大多数情况下宦官还是属于依附于皇帝这棵大树的藤蔓而已,并不可能如外戚一般完全夺取政权。但是他们若是欺下媚上,乃至是谄媚蛊惑皇帝,带来的灾难却是更加剧烈的。

要知道,哪怕是外戚专权乃至是真的上位了改朝换代,无论是吕后或者是武则天等等,或许他们大幅屠戮刘姓、李姓后人,但是在执政方面却依旧能够任用贤才,大力发展。

而若是由宦官把皇帝带坏了,那结果才真的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呢。

别的不说,就以当今天下而言,眼下这个局面可以说就是十常侍拉着灵帝一起‘堕落’造成的。

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

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张钧上书当然不会开口喷灵帝,实际上来说灵帝的作为,属于已经被十常侍带跑偏了,想要回归征途恐怕很难。(未完待续。)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