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一城回到谢家屯已经十多天,胡碧芸生孩子也已经过去一个星期。
除了前三天白敏兰照顾着,后续则是由谢一城和胡碧芸自己带孩子。
只能说,带孩子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幸好孩子小,整天除了吃和拉就是睡,其中睡觉时间占了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这种情况下反而没有太累。
前面上山看蜜的县里跟地区的人已经回去,看到了山里面养殖情况,心里面也已经有底。
谢一城也从谢家屯返回护林队,开始继续小队长的工作。
能在胡碧芸生孩子回来这么一段时间,已经算是给时间了。
后续谢一城在巡山护林期间,也抽时间回到谢家屯几次看看胡碧芸跟孩子。
不过都没有停留,甚至连饭都没吃。
谢一城也理解谢家康忙的不怎么回家的原因,小队事不多,但是繁琐,各种事情聚集在一起,小事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解决。
幸好小队副队长在大队那边给定了人,算是有人帮着谢一城。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副队长的人选竟然是段文。
谢一城也没想到,大队居然会选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年轻当小队副队长。
期间谢一城抽时间去了大队一趟咨询一番,得到的消息是,段文能力在小队靠前,比试也有成绩,还会识字写字,年纪小不代表能力差,可以担任小队副队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段文是部队转入森林公安部队,这也算是均衡的一种。
和谢一城不同的是,他是真正小队队长,段文是代理小队副队长,想要把代理去掉,还要看后续工作情况。
开始段文对自身工作内容感到陌生,被谢一城手把手教着来,一直到他熟悉工作后,谢一城工作量才算降低下来。
有了段文分担,谢一城轻松不少。
这边谢一城从山里回到驻地,半个月前,大队让他去其他小队交流,顺便查看地方训练情况。
毕竟之前比试,之所以团体成绩好,所有人都知道是依靠谢一城,加上个人成绩也是谢一城落下众人一大截,大队下面各小队想要提成绩,第一时间就想到谢一城,跟大队申请去帮忙指导。
接到大队命令后,谢一城将工作交给段文,带着两个人下小队。
一去就是半个月,地方离得远比较分散,多数时间都是在路上。
真要说下到地方小队的时间,每个队最多也就半天时间。
“队长,你可算回来了,你再不回来我真扛不住。”
段文看着谢一城回到驻地,诉着苦。
“咋了?这就扛不住了?我之前忙活那么长的时间也没见我说过。”谢一城放下东西看着段文开口说道,“你这都是小队副队长了,今后时间长着呢,这活你肯定是跑不掉。”
“我情愿进山累着冻着,也不愿意在驻地忙活这。”
谢一城赶紧拦着:“话别这么说,被人听见传出去影响不好。”
段文给谢一城倒着水:“我这是实话,我之前都没干过这些,咱们俩人忙活还好我还能找你问问,你去忙活了后,我这一个脑袋两个大。
“好些需要记录下来的事情我有些字都不认识,还要去问队里其他人,大队那边说我会写字识字,没说我能写多少认识多少。”
“学呗,活到老学到老,大队长这都奔四的人了,还一边忙活一边学着,你这可不能被落下。”
谢一城这么一说,段文瞬间没话可说,只能无奈叹气。
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办,只能一边学一边忙了。
提干了,担子也更重,啥事都没这么容易。
“下劲学好好忙活,等年前回家跟家里人说你提干当上队长了,也让家里人高兴高兴,回去给你找个媳妇,今后要是不在这边调回去,好好跟媳妇过日子。”谢一城给段文画着大饼。
段文赶忙解释着:“代理副队长。”
“代理副队长那也是队长,不用讲究这些。”
谢一城喝着茶水不经意问道:“现在已经进六月,算算日子,你家路远年前回家,年前提前一个月走,年后过了十五回,也快了。”
说完,谢一城突然顿住,脑海闪过一丝念头,又转瞬即逝没有抓住。
“是啊,已经六月了,日子过得真快。”段文感慨着,“我上次回家是建国第二年六月,转眼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谢一城没想到之前事开口问着:“你当兵几年了?”
“四年了,我16进的部队,我们那边解放早,后面部队招兵我就跟着走了,进部队家里省一个人粮,人没了还有粮食补贴。”说着段文问了一句,“队长,你哥跟我同一年当的兵。”
段文这么一说,谢一城瞬间将刚刚消逝的念头想起来。
谢一国上次回半岛还是谢一城刚结婚的时候,现在孩子都有了。
半岛战争就是今年结束,算算日子已经差不多,战争要结束了。
“队长?队长?”
谢一城缓过来神:“嗯?”
“是不是累着了,累着歇歇吧,出去半个月忙活,赶紧歇歇,这边事有我就行。”
谢一城点头答应着,嘱咐两句起身离开。
后续一段时间,谢一城也没去大队问,在小队继续工作忙活,历史大势不变,一切都会是原样。
就这么又过了半个月,这天谢一城还在忙活着,几位穿着军装的战士来到驻地外左右打量着。
“同志,你找谁?”
“一城在这吗?”
“一城?”
“他姓谢,叫谢一城。”
“你找我们队长啊?那你等会儿,我去给你喊人。”
瞧着人入内,几位战士互相对视着疑惑道:“啥队长?”、
“我也不知道,一城跟我差不多大,已经当队长了?”
“那这见面可就难受了,人家当上队长,咱们这边回家了。”
众人脸上带着无奈。
站在外面,没一会谢一城跟着小队人出了驻地,看着外面几人一愣,随后露出笑:“我说家良,咋有时间来我这了?”
“这不想你了,专门过来看看你。”
“那你可算有心,赶紧进去歇着先,边防团离这可不近。
“你算是来巧了,今个刚打的狍子正打算做,你不会是闻着味来的吧?”
谢家良笑着道:“这味也不能从你们这飘到江边吧,我这是看着人来的。”
看着面容比较之前遇到已经硬朗太多的谢家良,谢一城高兴不已:“走,回去,今天好好款待款待你们。”
说笑间,谢一城将人带入驻地,给倒了水后坐下问道:“现在咋有时间来我们这儿的?边防团那边不忙?”
谢家良端着水杯开口说着:“边防团忙,我不忙。”
“啥意思?什么叫边防团忙你不忙?”
谢一城听着有些莫名其妙。
“我从边防团离队了,今后就不是士兵了。”
“为啥?”谢一城有些吃惊,“你是犯错整出啥岔子了?还是有别的原因?”
“你这边不知道?”
“知道啥?”
看着谢一城一脸疑惑,谢家良瞧出他是真不知道,解释着:“半岛战争在十天前已经结束了,消息都传开了。”
“已经结束了?”
“对,结束了,我们边防团那边在结束前就在进行人员缩减,听说部队也在缩减人数。
“我一想家里媳妇孩子都这么久没见了,加上提干也没结果,早晚也要回,直接申请复员。”
说起来复员还是很有年代,复员军人专指的是在1954年前实行义务兵役前复员的军人,这些军人参与过最近几十年大大小小无数战争。
从内部开始赣省一路辗转到陕北,从东北抗联到地方游击队,从八、四到解放军志愿军等等,这些人离开军队后由部队发放的证件可以证明是复员军人。
再之后这个词就变了,54年以后就变成了退伍军人。
谢一城看着谢家良脸色带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有不舒服怪异模样,知道他没说谎。
真要是犯错违纪,那就不会这么坐在这,严重了坐牢甚至枪毙都有可能,哪能这么悠闲来这。
但是谢一城转念想到另外的事。
在半岛战争还没有结束,已经开始缩减边防团人数,边防团进行边防工作都要缩减人数,那部队人数肯定也在缩减。
红国部队在建国初期,达到450万人左右,因为部队南下加上全国各地招兵补充,一度超过500万人,达到530万人。
后续因为财政后勤压力巨大,在全国大多地方解放后,开始进行缩减,计划缩减至400万人甚至更低。
在全国范围内边境线非常广的情况下,地方剿匪还要进行,还要后续的登岛作战,400万部队算是一个合理的人数。
在50年当年就复员超过20万人。
随后半岛战争爆发,为保护国家安全,咬着牙停下后续缩减部队,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巅峰期一度超过600万部队,比计划缩减的要超额50%以上。
在半岛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时,北平就认为半岛战争将转变为僵持阶段,很难再出现超过前面烈度的战争。
加上半岛面积限制,人多没法展开,开始各部队轮换战斗,加上地方剿匪以及米军舰队封锁海峡没法登岛作战,财政压力太大,赤字夸张,再次指定未来计划裁军,甚至要求54年将军队人数压到300万。
北平在战争时就已经提前预料到战争不会持续太久,最晚不过54年。
部队是在逐渐减少的,只不过谢一城在森林公安部队,对这些感觉不强烈。
森林公安部队因为特殊职能在,不但不在缩减范围,还要进行扩充。
军队缩减,森林公安部队扩充,两相一对比,北平直接出通知,4个师的部队整体转入森林公安部队,这才有了后续的扩充。
不然那些部队里,相当一部分人会复员返回原籍,今后日子会是什么样还不知道。
毕竟军队中大多数战士都是从基层农村入伍,现阶段的农村生活条件确实不好,部队除了少数津贴外能吃饱,提干还能增加津贴收入。
就算最差的结果牺牲,家里也有补贴。
现在半岛战争结束了,后续战士复员人数会快速增加,很多人回去后,很难再回部队。
后续几十年,跟半岛战争规模的战争再也不会出现,西南的大象,南部的猴子,北边的毛熊都打过,不论是规模还是烈度,跟半岛战争没法比。
算算日子,半岛战争结束,谢一国跟随部队也要回来了。
北半岛上所有部队都要逐渐退回国内,北半岛毕竟是个国家,红国部队不可能久留。
不然不只是北半岛不愿意的事,北边毛熊更不愿意。
老大再怎么跟老二亲,那也不能让下面小弟跟老二太亲。
按照38军的战功,即使后续不是那么理想,也不会有大规模的复员情况。
至于谢一国就更不用想,实打实的战功在身,不论是三所里还是汉江南岸又或者是后续一些作战,表现都是有记录的。
复员多数也是机关单位和基层战士,他这种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中层军官即使想要复员,部队也会百般留下。
所以即使部队回国,谢一国想要回谢家屯,也没那么容易,他今后,只会越来越忙。
除非谢一国后续考虑转业到地方,不然回家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可是部队营级转业地方,并不会很高。
而且相比较在部队,地方上更看重年纪跟资历,谢一国在部队依靠军功可以快速得到提拔,而转业到地方,这就需要一个脚步一个脚步地走。
年纪跟资历,缺少哪个都不行。
干部年轻化现在还没有提出来,即使现在提出来,谢一国现在25岁都不到,干部年轻化也轮不到他。
所以,留在部队吧,要是国家给发媳妇正好,要是不发,家里给找。
从部队回来的时候趁着时间直接办事,晚上关门进被窝,黑灯瞎火整上就齐了。
在家待的最好时间长点,枪法差没办法保证一枪命中,那就提升概率,用次数弥补上。
跟谢家良聊了一阵,谢一城顺便也了解了一番跟谢家良一起回来的其他几个人的情况。
有些人跟他一样主动申请的,有的人是被动的,跟他是同一批次的。
谢一城听着微笑聊着,跟他们交谈着在边防团的往事,以及回来前边防团最近情况,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
也得知到关于边防团最近的一些事情,可能是因为战争结束,边防团的紧张程度也没有之前那么高。
战争结束,头顶上也不会时不时出现米军飞机,也不会面临着随时可能丢下来的炸弹。
加上半岛北部都是自家部队,米军不可能横穿过来到这。
也算是在几年战争后,少有的放松时刻。
谢一城之前在边防团待过不短一段时间,知道那种全天需要防备着头顶要掉落下来炸弹的感觉。
整个人需要全程神经紧绷,因为真有炸弹从头上掉下来过。
只不过没有炸到军营里,但是军营周围还是被炸弹投中过几次,很是惊险。
当时谢一城还记得梁上君当场骂过米国就是纸老虎,炸弹只敢炸老百姓不敢往他头上炸。
只能说,梁上君能当上团长是有原因的,确实厉害。
当天晚上,谢一城借着刚打的狍子好好招待了一行人,可是给几人吃舒服了,捧着肚子坐都坐不下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谢家良跟谢一城睡一块,黑夜里两人压低声音唠着。
“家良,你说实话,你真想从边防团离开吗?当初可是你抢着要进部队,现在你又非要复员,你说你图啥。”
谢一城双手抱着后脑勺靠在枕头上,双眼看着漆黑的屋顶:“你有没有想过不打算长时间留部队,当初或许在家好好陪着媳妇孩子过两年好日子会更好。”
谢家良一样双手抱住后脑勺看着屋顶:“还是进部队经历些事更好,有些事不在部队里,根本想不到那么多,感触也没有那么深。
“部队是一座大铁炉,进去真能改变人,我就觉得自己变化挺大。”
“这话是真的,能感觉到。”
谢一城想着当初跟谢家良进山打猎,当初谢家良根本安稳不下来的性格,再想想现在,说句不夸张的话跟脱胎换骨没啥区别。
就是没在部队一直留下来有些可惜。
今后几十年里,在山屯里跟在部队里比,对于普通老百姓,部队选择更好,要是一直能留下来,今后日子肯定不会差。
不过现在回来了,谢一城也不会多说什么,回来先歇息一阵子,在家好好陪陪媳妇孩子,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见面。
“家里最近有啥事吗?”
“你想听好事还是不好的?”
“先听好的吧,让我心里踏实点,坏的等我回去再好好看看啥情况。”
谢一城嘴角微微翘起:“你还是你没变过,只想听好消息。”
“还是好消息听着让人舒服。”
谢一城也没说其他话,将谢家良离开屯子进部队后最近一段时间发展好好叙述了一遍。
从修路到养蜂,从各家生孩子到学习状况,还有连年增长的谢家屯粮食收成以及围猎肉食。
谢一城甚至还将之前在家里做豆油、芝麻油,以及白薯粉条的事也说了一遍。
谢家良全程听着只感觉特别亲切有意思,就好像当初他在屯子里忙活的事一样。
不过随着谢一城话锋一转,谢家良有些愣住。
“你回去也好好使使劲,屯子里这两年都在使劲,不论是开春还是入冬都没歇着。
“你回去赶紧再整个丫头小子出来,屯子里需要你使劲。”
谢家良哭笑不得:“屯子让我使劲?屯子让我在炕上使劲吗?”
“咱们屯人还是少,忙活起来事慢,咱们不怕吃饭的人多,就怕干活的人少。”
要是在后世,谢一城绝对不会催着人生孩子,生活压力大养育成本也高,自己日子都没过好去要孩子,能给孩子未来好生活?
这点谢一城不相信,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再考虑孩子的事会更好,对孩子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但是现在不一样,日子就是这么过,如今的谢家屯你想过多好也不容易,想过再差饿肚子也难。
工业化还开始大规模建设,物资匮乏,也不可能有条件让人去买房买车这种大件开销。
工业品欠缺,只要吃饭穿衣就行,住的物资屯子里只要开春雪化就能集中盖房子,根本不用担心没地方住。
在缺少机械化的年代,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渔猎都是需要人力劳动,建设房屋修山道也需要人力。
这种情况在之后几十年都是这样,除非后续谢家屯人下山,不然即使出现类似自行车这样的工业品,依然用不到。
顶多是进山下山的时候,用自行车在修好的山道上骑。
可就为了上山下山这种平时不常进行的行程买一辆自行车,还需要额外掏钱买自行车票或者工业券,没有多少人会去做。
所以谢一城才会说让谢家良赶紧再生一个,哪怕再过20年,到了70年代,孩子正是壮劳力的年纪,也是大量需要人力的时候,不耽搁,这年头生三五个都算正常。
谢家良听着,靠着思索着谢一城的话,生孩子就要忙活事,忙活事一不小心就要生孩子。
一想到忙活事,这心里就有点激动,马上就要回家了。
当兵两三年,确实没尝过啥味。
这么一想,谢家良觉得谢一城说的也有些道理,要是不当兵,跟媳妇在屯子里过日子,也别有一番滋味。
两人就这么说着聊着,不知道时间过去多久,两人谁先没接话,另外一个也没说,瞬间陷入寂静下来。
当天晚上,谢家良就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回家跟媳妇忙活过日子,等年纪大走不动的时候,身边足足有七八个孩子照顾着。
走不动的时候,孩子抬着他在山里走,下山进县城,那日子真叫一个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