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一番后,谢家康之后说的话,让赵肋更加重视这次比试。
“我听说,这次从上面来了个领导,还是北平来的,当初组建森林公安部队,咱们从护林队转变,他就是决策者。
“在保证身体的情况下,尽量拿成绩,拿不了也不要太在意,这是头一回。
“今后大概率几年一次甚至每年一次进行比试,到时候机会多着。”
赵肋不认同:“大队长,北平都来了领导,咱们必须拔尖拿头筹,就是要给所有人都看看咱们大队的能耐。”
听着赵肋不断说着,谢家康也改变了些想法:“成,那咱们就奔着第一去,到底是我年纪大了,有些保守,还是要你这样的年轻人来往上走。”
“大哥,别这么说,刘邦三十多才开始慢慢出头,曹操三十多参与平定黄巾,刘备三十岁还当着县令,姜子牙七十多还钓着鱼,你也才三十多,你担心啥?”
说完谢一城顿了顿转口:“实在不行你大队长让我来当,我也试试大队长啥滋味。”
谢家康没好气道:“合着你在这等着我呢?你小子才多大,就开始想着当大队长了?”
没等谢一城说话,谢家康又问道:“所以曹操刘备姜子牙那些都是谁?”
谢一城微微一挑眉:“大哥,你没看过三国封神那些?”
“我字还在努力学,还想着我之前看书?”
“那茶馆之前也有说书的讲过这些,不应该都没听说过。”
“之前东北一直打仗,山里面也没那条件,上哪整去。”
谢一城点了点头,脑海中突然有了个想法,转头看向赵肋:“指导员,回头等比试结束,日常闲下来的时候,也讲讲故事,就按照茶馆说书那种,用故事来普及人物历史知识,顺便学习识字,你觉得咋样?
“还有之前的各种演义小说,也可以拿出来,像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西游记啥的。”
各种演义小说,站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时期去看,都是不一样的,金瓶梅这种文学读物,谢一城之前回家就跟胡碧芸经常深刻学习批判。
今后时间这么长,还要时刻不停地批判学习。
很多流传下来的演义小说,明面上是小说,背地里写的可能就是吃人的社会,让学习阅读不会出问题。
赵肋点头:“我看行,咱们国家要求基层战士必须普及学习文化知识,相比较那些日常苦读学习,这种方法更能让战士们接受。”
谢家康听着开口:“那就在你们小队这边实验实验,要是能行,之后再到大队,没有问题再向上写报告。”
之后的谢家康,在小队里待了两天,看着整个小队的训练,枪械射击以及在山林中穿行,他也跟随一道试了试,得到的是令他满意的成绩。
原本在大队以及其他地方小队和分队巡视一番,有些降低预期的谢家康,来到谢一城所在小队后,降低的预期再次抬高,心气也提高。
同时对于赵肋返回大队有了想法,一个指导员全程在地方小队管理,确实不是个事。
下地方时间也不短,可以考虑回大队了,大队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
谢家康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下基层查看情况,平时休息时间短不说,这些休息时间还要拿来学习。
之前没加入护林队前,谢一城组织过屯子里大人学习,可是因为生存问题,最终谢家康只能选择放弃,让家里孩子去学。
一步慢步步慢,到了大队长这个级别,只依靠能耐不识字就处于落后阶段,走不上去不说,还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
谢家康的压力很大,只能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一点不敢停歇。
有时候他也很羡慕谢一城,年轻,学习识字早,脑子也好使,这样能走得更远。
还有期间赵肋说的,如果他返回大队工作,小队的小队长人选不能再继续拖下去。
按照他跟赵肋商量计算的时间,这次比试后不久,赵肋就要返回大队,在这期间,必须考虑好小队长的人选。
这就让谢家康头疼起来,后续该怎么办,小队队长谁来当。
如果让曾经护林队的老人来当小队长,又或者是姓谢的当,会不会有人背后说闲话?
谢家康头大不已,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谢家康离开后的一段时间,小队训练不停歇,直到赵肋接到消息后,通知众人结束,统一开会。
这天,原本需要外出巡山护林队的小分队,也被赵肋给临时要求在驻地等待。
“还有人没到?各小分队互相清点。”
赵肋看着面前密密麻麻的人说着。
“全到齐了指导员!”
“我们这也到齐了。”
赵肋听着声音点头,示意安静下来:“这么多天,既要巡山护林又要训练练习,中间咱们小队还进山解决了几次山屯打架邻里矛盾以及一次小规模山火。
“这都是在我们全程没有歇息的情况下进行的,同志们都在努力,大家都在进步。
“现在时间也到了,人选的名单也要出炉,不论是谁选上又缺少了谁,希望同志们都时刻记住,能耐不是靠别人给的,是靠自己实实在在赚到的。
“也只有靠自己,才能提升更多,走的更远,大家不要忘了这段时间的辛苦努力。”
赵肋说完顿了顿,看着面前沉默不语众人注视着自己的面庞,回想起最近这段时间所有人的努力进步,心中感叹一声,缓缓拿出一张纸:“前往名单在我手中,全靠个人能耐实力争取到的,所有人都有目共睹。
“关系户,走后门在这根本不存在,没能耐,当场就给你打的显露出来。
“咱们这是实打实凭借自身能耐打出来的,别人说啥都没用。”
众人看着赵肋,期待着名单上的名字。
“段文,白平安,以及谢一城。”
这次只有三个人的名单,相比较之前的3到4人,赵肋只给了3个人,他主张宁缺毋滥。
达不到标准宁可不要,也不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