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起床的广播哨声响起后,陆小兰也跟着起床了,换上打了补丁的旧衣服,就出去了。
李月娥正蹲廊下刷牙,见陆小兰出来,道:“咋不多睡会?这么早起来干啥?”
“娘,我一会儿跟你一起去上工。”陆小兰舀了水,蹲李月娥旁边也准备刷牙。
李月娥这时才发现她穿着下地干活的衣服,道:“用不着你,难得回家一趟,就好好歇歇。”
“你们当长辈的都在地里干活呢,我哪歇得下去。”
“也不是叫你真歇着,在家帮忙煮饭就成。现在正割稻谷呢,累人的很,这一天割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你一大学生,干不来的。”李月娥道。
陆小兰听笑了,“娘,这活我以前又不是没干过。你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太太都能干,我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倒是干不来了?”
“再说,大学生又怎么了?就比别人金贵了?怎么就干不了活了?我不过就是运气好点,比别人多了对好哥嫂罢了。”
“再说,读了大学,也是要报效祖国的。如果我因为考上大学,就自以为很了不起,自己的爹娘都不孝顺了,那还上个屁的大学,连做人这关都没过。”
陆伯鸣从房间出来,听到陆小兰这一番话,满意的点头。
他也是有些怕孩子考上大学会有些飘,如今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这孩子,没白教。
陆清安昨天晚上高兴,多喝了两杯,起得迟了点。一出房门,就见陆伯鸣满意的点头。
陆小兰的话他也听到了点,见李月娥还想说什么,便道:“孩子有这个孝心,就让她去。让她帮你干一点,你也轻松一些。”
李月娥便没再说什么,待会儿不领那么多工分,母女俩早点干完,早点回来休息。
拾掇完,母女俩去厨房一人拿了俩馒头,又给水壶灌满水,出门碰上正准备过去的陆桂花,娘仨便一起过去大队部了。
陆桂花这些年变了许多,人也愈发沉默,变得不爱说话了。
一路上,碰上不少人,大家纷纷热情的跟陆小兰打招呼,又夸李月娥有福气,生了个好女儿。
到了大队部,人齐后,陆保国简单说了几句,便把今天的任务给分配了下去。
李月娥跟小队长领了十个工分的任务,母女俩一起干,估计到半下午就能干完。她今天跟老大家的说了,要是有肉就买些回来,到时候给小兰做些好吃的。
陆小兰现在粮食关系不在陆家村了,就算上工也记不了工分。所以李月娥便多领了一点,记在她名下。
陆小兰去领了镰刀后,就和李月娥一起去了分给她们的地。陆小兰毕竟许久没干农活了,一开始不太适应,速度有些慢,割了大半个小时后,便渐渐开始上手了。
在同一片地割的婶子们,远远见陆小兰割得像模像样的,喝水的时候,便聚一起小声嘀咕。
“陆小兰这闺女不错,都考上大学了,还帮着老娘下地干活呢。”
“确实,支书家养人,孩子们个个都有出息。”本来离了婚的陆小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大学生了。
“可不是,一个大军官,两个大学生,除了陆桂花和李月娥,个个都有工资领,城里的工人家庭,都没他家好。”
“老支书这么会打算,娃们自然受益了。我听说,之前牛棚平反的那三个,可是个大官。老支书帮过他们,回京后可不想着报答。”
这两年,过年的时候,陆伯鸣收到的包裹,从一个变成了四个。这在陆家村大队,可都传遍了。
“我听我家那口子说,老支书的补助金,已经涨到这个数了。”有位婶子压低声音,伸出三个手指头。
有人倒抽了口气,问:“三十块?”
那人点头,这还是她家那口子无意中发现的,听说是今年开始涨的。
三十块在农村什么概念?养一家人都是够了。
“真是比不得。要早知道那些人会平反,我当初也偷偷给他们送点粮去。”有人叹气,“我是不求他们报答,只求照拂一下孩子们就行。”
有婶子取笑,“那你也得有眼光才行,牛棚可还有两个在那呢,要不你明天也给人送粮去。”
“滚滚滚,我就这么一说,我家自己还不够粮吃呢。”那人笑骂。这个时候还在牛棚的,能有多少希望?别浪费了粮食。
婶子们喝完水,歇了会儿,又继续四散开到分给自己的地里割稻谷去了。
不远处,几个年轻媳妇也聚在一起喝水,她们的目光,也时不时瞟向陆小兰。
“你们说,这陆小兰都几年没干农活了,咋还干得动?我都歇了好几次了,也没见她歇?”
有人嫉妒,“装模作样罢了,这才干一上午,自然干劲十足。今天割完,估计明天就不来了。”
干农活这么累,有几个乐意干,那人认为陆小兰不过是来作秀,博个好名声罢了。毕竟人家可离过婚,又不能生,就算考上大学又怎样?除非嫁个有孩子的,不然哪个男人愿意娶。
“我看着不像,陆小兰不是那种爱做表面功夫的人。”有人道,她跟陆小兰小学是同学,差不多算一起长大,对她还是有些了解的。
“是不是,过两天就知道了。歇一歇赶紧干活吧,我看小队长要过来了。”有人说着,拿起镰刀便又去干活了。
大家一看,小队长真往这边来,赶紧散了四下干活去。
李月娥一上午也都在留意陆小兰,没想到闺女这么些年没干农活了,这手上功夫倒也是没丢。
“你这丫头,歇歇喝口水吧。”李月娥道,“娘还以为你干不动呢,没想到也不比娘慢多少。”
陆小兰不好意思的笑笑。其实她确实也有些不太干的动了,只是看娘这么大年纪了,她多干一点娘就能少干一点,一直强忍着。
陆小兰过去喝了水,道:“娘,以后别干这么重的活了。这割稻子的事,让年轻人干,你去晒谷坪那晒谷子。”
陆小兰没劝李月娥别上工,因为她肯定不会愿意。
李月娥摆手,“哪能。咱家没几个人上工,可要分粮的人口可不少,大家都盯着呢。”
“咱家都分家了,你操心这么多干啥?大哥二哥他们自己会打算,你们三个老人家,干自己的就好。大不了,到时候跟大队买粮就行。”
“娘心里有数,趁现在还干的动,再干几年。等干不动了,娘就不干了,等兄妹四个,给我养老。”李月娥摆手。
“娘,我三嫂说了,等过两年风气再开点,就让你们三个老人到羊城去住,那边气候好点,适合老人家生活。”
李月娥笑,“到时候去见见世面就成,住就不用了,你爹还当着支书呢。再说,娘在这边还能干点活,去那里能干啥,全靠你三哥三嫂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