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一路披军斩将
得知消息的忽必烈,当即站在王位上笑得畅怀:“太好了,摄政王终于同意让我们蒙古军队参与战斗,前面是在收拾内乱,咱们蒙古这次一定要打出响头,最好让周边的小国都睁大狗眼看看清楚。”
原先心中敢怒不敢言的宗王,觉得跟了南宋以后,他们就是只走狗,但现在听到在南宋的驱策下,他们要收服大夏,顿时心中改变了主意。
忽必烈要亲自率兵出征的消息,迅速传遍了蒙古国。
很多宗王都表示同意,提供了他们部落最骁勇善战的战士,加上忽必烈专门训练出来的精锐,一路向西出发。
忽必烈所率领的军队,本身个个都是好手,再加上南宋武器的加持,战争一路势如破竹,迅速降服高昌回鹘,在当地留下了一支军队驻守。
向西继续出发,大部队出了黑水城,忽必烈在地图上经过观察,让手下的先锋军先去试探,看看大夏到底在何地埋伏了军队。
毕竟他们都已经这么大的阵仗了,也放出了消息,大夏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果然经过先锋军的探查,发现对方在斡罗孩关口,埋伏了大量的军队。
关口处易守难攻,再加上本就属于蒙古国和大夏国的交界处,没有人耕种,草木本就茂盛,是极其容易躲避身形的地方。
忽必烈冷笑一声,想要在这里把他们歼灭,绝不可能,先是派一对人马粉饰太平,让发下火以为他们中了埋伏。
实则忽必烈则是带着人从两侧而入,直接来了一个包抄,把大夏的一部分先锋军彻底埋葬在关口处。
在关口原本是大夏最有力的队伍,他们奉了李元昊的命令,绝不让蒙古国过了关口。
原本在那里设置了许多陷阱,却最终用在了他们身上,手忙脚乱之间,大夏国的将领瞪大眼睛,他没想到蒙古国的武器,竟是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
一路上蒙古国所亮出来的武器,杀伤力极大,光是枪支火炮,让手持刀刃的大夏国将士无法靠近。
大夏国刚刚建立,还没来得及管理西北各部,由于忽必烈所率领的队伍一路所向披靡,很多小部落心中生了畏惧,干脆选择投降。
原本计划需要半个月,才能到黄沙口,因为大夏西北各部落的归顺,反而顺利了很多,提前几天已经到达。
面对投降的部落,忽必烈欣然接受,毕竟少了抵抗,他们也少了牺牲,可以尽可能的赶路,长驱直入大夏腹地。
但对刚刚收复的部落,忽必烈必然不可能做到全信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果我们选择了全然相信,保不准对方拿了军中机密,到时卖给大夏国,吃亏的可就是咱们。”
几个小部落的将领,刚才寻了忽必烈身边的人,想要参与军事要义,面对他们献殷勤,忽必烈选择忽视。
手下副将也是这般想的:“我看他们未必是真心投降,只是惧怕我们的实力,大家伙必然不可能相信的,但是那几个部落的小首领还在等着。”
“管他是不是小首领,让他们做后备军或者镇守在原地,不可让他们靠近大营。”
就算是后备军,也是做苦力的那种,绝不会影响到整个军队,或者需要人探路之时,他们绝对是最好的肉盾。
他们想要算计忽必烈,可忽必烈比他们算计的还要清楚,部落小首领只能就此作罢,心中对忽必烈起了畏惧。
蒙古军队所向披靡,几乎大夏国所设置的关隘,没有一个能拦住他们的,很快两方的主力军队迅速相遇。
大夏国的将领心里虽然吃惊,但他们的大刀在寒风下被吹得猎猎作响,他坚信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忽必烈只是侥幸能走到这里罢了。
“一群蛮夷之人,还想推翻我们大夏的统治,简直是在痴人说梦,今日就让本将军看了你的头颅,为我们祭国。”
将领笑得极其肆意夸张,他的胡子在寒风中不断的颤抖,身边的大夏将士也跟着笑起来。
他们虽刚刚建国,但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练出了最粗糙的皮肉,最强的耐力,绝不是蒙古国将士可以挑战的。
对方言语当中的嚣张以及侮辱,让忽必烈狠狠的皱着眉头,一路走来,他们已经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蒙古国将士的厉害。
一个小小的大夏统领,居然敢说他们蒙古国是蛮夷?
“简直信口雌黄,张嘴就在喷粪,既然尔等嘴上无德,那我就教你们,什么叫做真正的蛮夷。”
只见忽必烈端起了火枪,相比他们之前打猎用的弓箭,火枪的杀伤力简直是绝无仅有的,他手中的火枪对准了大夏将领。
将领面对一杆黑色的奇形怪状的火枪,并没有放在心上,一个小小的黑洞口,能对他造成什么杀伤力呢?
“你们蒙古国真是有趣,现在没有了任何实力,甚至连小孩子的玩具都拿出来了?怪不得越来越落后了,今日老子就教你们,什么叫做真正的……”
将领的话还没说完,只见他脸上的笑容忽然停住,眉心多了一个红枣大的窟窿,直接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彻底殒命。
握着手中的火枪,忽必烈心中得意:“老子也来教教你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已经不是你们所了解的蒙古国了。”
隔这么远,甚至武器都没有挨到大夏将领,可是将领已经允命了,他身边的人乱做了一团,当他们的手搭上将领的鼻息,发现早已凉了。
此等场景让大夏的将士,纷纷傻眼,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群蒙古国的人,居然杀了我们将领,大家冲啊。”
“他们是妖魔转世,太恐怖了。”
“将领都被杀了,怎么办?”
一时之间大夏国的将士束手无策,他们群龙无首,原本他们之所以这么嚣张,乃是认为自己是游牧民族的武力又结合了汉人的智慧,绝对能让蒙古国有来无回。
谁知却遇到了得到南宋教化的蒙古国,显然是有些不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