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安生和依依领略了更多的美景。他们穿越了崇山峻岭,欣赏了清澈的湖泊和壮观的瀑布。每一次旅行都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愉悦和满足。他们不断引经据典,安生指着前面那座山脉说:“如同古人所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句话用来形容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再恰当不过。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千年的历史文明,也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
在这十个小时的旅程中,安生和依依慢慢欣赏着美景,慢慢明白自己的内心,未来的他们更加期待,因为他们已经找到更高的起点。
当火车终于抵达互市时,安生和依依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继续前行。就像这火车一样,无论经过了多少站点,最终都会到达目的地。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安生和依依将开始他们的新旅程。他们将面对新的挑战,迎接新的机遇。他们将用自己的方式去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去追求属于他们的幸福。
安生和依依,两个年轻的身影,各自拉着两箱衣服和其他用品,步履坚定地走在通往互市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的路上。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对于未来充满了好奇和不安。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遇到了热情的师兄师姐。他们帮安生和依依拿行李,带他们到导师的办公室。导师们都很和蔼,顾教授和易教授都对他们表示了欢迎,并告诉他们在这里的未来学习和生活的一些注意事项。
安生的导师顾教授,是一个严谨而认真的学者。他前两年也招了研究生,所以有两位师兄在等待他的到来。而依依的导师易教授,则是一个温和而亲切的人。他今年刚开始招研究生,所以只有依依一个人。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安生和依依分别在宿舍楼和导师的办公室安顿下来。
虽然他们面试时候可能见过导师,但是这样近距离还是面对面聊天还是第一次。当安生第一次走进顾教授的办公室,感到有些紧张。顾教授是一位快60岁的老教授,身材不高,略微偏胖,但看上去很慈祥。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说起话来带着一股京腔。
他笑盈盈地说:“我朋友王主任说你很优秀,把一个头部被钢针穿过的病人送到他们医院,你在救护车的一路护送,也是为他们后面的救治打下基础。现在我教你,那么更要努力,我们需要更严谨的态度去学习,研究,探索和实践,王主任那家医院也是我们教学点医院,还有美国那边我们也有推荐去那边留学的,当然,你英语如何?”
安生紧张地说:“应该还可以吧!至少和外国人聊天可以,可能一些医学英语单词熟悉度不够。”
顾教授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说:“那可以啊,我们经常和美国那边有英语电话沟通,你师兄他们那边不行,到时候你来,省的我翻译了!”安生接到这样的问题,他其实还是有点紧张,但是他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依依的导师易教授的年龄,虽稍年轻,却也大约五十岁的年纪。她的头发依旧黑亮,蓬松的挂在头上,像是山间的松树,不屈不挠地生长。皮肤白皙,却不是那种光滑的嫩滑,更像是经过岁月沉淀的瓷器,略带粗糙的质感。而那一双眼睛,却是如同明亮的星星,充满了好奇与热情,照亮了周围的一切。看到易教授,依依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那些深夜里的灯光。那些灯光下,她正埋头苦读,不知疲倦地工作,不知何时才能停歇。她的脸上,没有那些浮华的皱纹,却有着沉稳和坚毅。她的手上,没有那些贵重的饰品,却有着智慧和力量。
易教授坐在书桌前,看着走来的依依,她心中涌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坚韧与柔情。“哦,你就是潘非依,你在江城人民医院工作四五年了,那经验不错啊,也一直在妇产科吗?”她走过来,依依倒了一杯茶,语气里满是亲切与关心:“你的经历和我很像,我经过战争,没有读多少书,然后家庭出生好,读过中专,然后工农兵学员到互市大学读书,然后去国外进修过,所以在这边教书!”
依依听着她的话语,心中不禁涌起一种敬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似乎成功的人,总要经历很多不顺心。她微笑着回应:“易教授,我可不能和您比,我还是一个小罗罗。”
易教授坐下来,摸摸依依的手,眼中满是期望:“你是我带的第一个研究生,希望你后面留校做个大学老师,女孩,大学工作稳定。”
依依没有说话,因为她也不知道后面的人生,毕竟她对这样的名校还是很不熟悉,心理也没有底。其实通过文革近十年文化的断层,他们应该最幸福的一代了,只要稍微努点力,就闪亮的人生。
这是她们两人相似的人生轨迹,读书都是那样的珍惜。同时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她们两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是医学领域的坚守与奉献,一个是学术道路上的引领与传承,但都充满了坚韧与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或曲折或坦途。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每一次的经历都是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助力。
安生和依依在学校食堂的晚餐后,他们各自返回了宿舍。那是他们的新生活环境,一个两人间的宿舍,两张床相对而放,每张床前都有一张长桌,配有衣柜和简易洗衣盆。这是他们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他们新的学习环境。这个宿舍,虽然还是集体卫生间,但是比本科时候的环境要好得多。这里不仅有热水提供,还可以在卫生间解决洗澡问题。这些都让他们感到十分满足,他们知道,这就是研究生的生活。
他们不禁回想起本科生活,那时的他们,虽然也享受着类似的宿舍设施,但是没有热水,没有补贴,也没有暖水瓶和被子。现在,读硕士的他们,不需要支付学费,每个月还有30元的补贴。这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安生和依依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新的开始,这是他们走向更高层次生活的开始。他们将在这里创造新的记忆,将在这里积累新的知识,将在这里开拓新的人生。
安生和依依坐在各自的床前,看着面前的长桌,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他们知道,他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好,他们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他们也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读书,选择了提升自己。
董全珍瞥了一眼宿舍,这里虽然设施齐全,但仍然能看出一些岁月的痕迹。她叹了口气,转向新认识的潘非依,这个妇产科专业的新同学。“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她问。
依依抬起头,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期待。“还不错,但我希望有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她坦诚地说。
董全珍点点头,理解这种不便。
“是啊,不过我想我应该能适应。”依依笑着说,试图打消董全珍的疑虑。
“对了,我还没有自我介绍。”董全珍突然想起。“我叫董全珍,很高兴认识你。”
“我叫潘非依,你也可以叫我依依。”依依笑着回应。
董全珍微微一笑。“那么董全珍,你多大了?”依依问。
董全珍说:“我28岁了。”依依有些惊讶地看着董全珍。
董全珍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我看起来很年轻呢。”
“那你已经结婚了?”依依继续问。
董全珍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准备读书,所以没有敢找男朋友,看看今年有没有机会。你呢?”
“我结婚一年多了。”依依坦诚地回答,“我老公叫李安生,他也在这里读硕士是心血管专业的。”
“你们真的很厉害,结婚读书都没有耽误。”董全珍感叹道。
“其实我们也是经过了很多的挣扎和努力才做到的。”依依坦诚地说,“但是我们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我也是非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很多女人就是按部就班,不敢突破。”董全珍说道。
依依看着董全珍,突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女人。“我们都可以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依依鼓励地说。
经过一晚上的对话,依依了解了董全珍是陕西人,之前在省里人民医院工作过,后来想继续深造,把结婚的事情给推了,还一定要来互市读书,考了两年研究生才考上,这种坚持和努力,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她妇产科方面专业非常精通,就是英语差点,不让估计早考上了。
董全珍说:“依依,你以后叫我全珍吧!后面咱们一块学习,一块实验,一块实践。”董全珍,一个来自陕西的坚毅女性,皮肤略显黄色,带着一种纯正的黄种人特质。她的性格豪迈,大方地将她的家乡特产——各种煎饼分享给初次见面的朋友依依。这些煎饼,如同陕西的文化一样,硬实且有嚼劲,需要泡在汤中才能食用。这恰恰也是陕西的一种特色食品,被董全珍称为“陕西泡馍”。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无论是面对硬实的煎饼还是面对人生的困难,都展现出了她的豪迈和坚韧。
依依说:“你们的特产确实好实在啊,我吃半个就够了!”董全珍说:“哈哈,难怪你们南方女人修长苗条,估计就是吃的太少,我一般都是弄一碗面糊,或者一碗咸汤,泡着着煎饼,或者馍吃起来!”
对于依依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作为一个来自江南的女性,她的饮食习惯偏向精细,对于这种硬实的食品,她只能浅尝辄止。然而,董全珍却以她的方式享受着这种食物,甚至将面糊或咸汤与煎饼或馍搭配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同时,董全珍也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陕西的特产和饮食习惯,代表了陕西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而董全珍,正是这种文化的传承者和体现者。
安生那边遇见大多都是比他小的男青年,宿舍住了一个24岁的男同学,名叫余春华,他是安徽人,身体瘦长,脸色略显苍白,像是长时间生活在书堆中,缺乏运动。他的眼睛很大,黑白分明,透出一种聪明伶俐的神态。他的眉毛浓密且整齐,给他增添了几分英气。
他的头发乌黑发亮,有些自然卷曲,显得有些不羁。他的嘴唇红润,说话时露出洁白的牙齿,让人感到他的健康状况不错。他的衣着朴素大方,一件白色t桖,t桖上面画着三位工人头像,还写着“一颗红心向着党”,还搭配一条黑色裤子,脚下穿着一双老式运动鞋,显得既休闲又时尚。本科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考研,也是多次考,才考上了。
余春华说:“李哥,你多大了,听说你都结婚了?”
安生说:“对的,结婚了,对象也在这边读研究生,妇产科专业。我年纪大了,读大学时候都22岁了,现在都30岁了。”
余春华说:“太好了,你们俩,一块都这么优秀。你是文革耽误了,我也耽误一年,还好没有去农村工作,不让更惨。”
在这个风尘仆仆的大地之上,历史的长河中漂浮着无数的人生。有的年纪尚轻,憧憬着书本中的知识和理想;有的年事已高,带着一生的磨砺和沧桑;甚至有的已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体验过生活的苦难。这就是那个时代,命运就像一个无法预知的钟表,而人们并不总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尽管有着各种不定的因素,但那个时代的人们并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挣扎,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就像大学中的教授们,他们有的在战争中幸存下来,有的在国外留过学,带回了先进的理念和知识,有的甚至因为某些政治原因曾经入狱。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命运击垮,而是选择了与命运抗争。
人生的命运虽然很大程度上受到国运的影响,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左右国运,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抗争。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这里的大学里面每个学生,每个在不同年纪读书的人,都是在选择自己的出路,不论结果如何,都是在和命运抗争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改变自己,改变国家,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