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欢数百年的光阴里,支撑她走下来的动力,就是‘白色神仙’。如今知道了对方是一群高级文明后,她对于自己只是对方收集拼图实现繁衍这一目的‘工具人’这一身份,抱有了更大的恨意。
前路漫漫,未来的路更是迷茫无期。可陈清欢却在调整一番后,觉得前所未有的清明!
她知道了对方的阴谋!
有反杀的空间灵泉和不断提升的能力!
还有,梦想城镇也还在她手里!那她还要怎么害怕?
说起梦想城镇,之前联系不到的梦想城镇在白色石头被她吸收后,又重新回归与陈清欢的身体内。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她吸收了那个石头的缘故,还是她没有失去‘工具人’这一身份的缘故。
总而言之,这对陈清欢来说都是优势,尤其是她现在穿越到的这个世界里!
想到这里,陈清欢抬头回看去,身后延绵数里的深山里,一座香火早已衰败的道观就在其中隐藏。在山色翠意之中,只隐约可见一角。
……
这个世界里她附身的人是一名孤儿,自幼被道观里的掌门善仁散人收养,如今长成了一个十六岁,道号明光子的小道姑。
在明光子的眼里,善仁散人是一位真正的大善人,她济弱扶倾、博施济众。遇到苦难之人,必然是解囊相助。只是,善仁散人过完了生辰后,被相隔数百里的人家请去除魔,也不知遇到了什么困难,到如今也没有回来。
陈清欢这次仔细看过她的记忆,明光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将自己的两个师弟,一个小师妹照顾好。然后坐等师傅与师姐师兄们回来团聚。
嗯,心愿很明确!
陈清欢没多想明光子记忆里出现的‘除魔’这个词,觉得这次的心愿没有那么难。
眼看时间不早了,起身拍了拍身上深灰色的道袍,背上背篓往看不到头的台阶上走去……
道观伴山而建,周围环境清幽,百年古木成林。为了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每日里打扫的活计必不可少。明光子的记忆里,她每日的活计就是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从这里打扫到那里,从那里抹灰到这里。
加上观内还建有不少对称的钟楼和鼓楼,整体占地面积有百亩之多,让她们日日忙的脚不沾地。
只是如今……
善仁散人带着那些师兄师姐们一去不归,只留下最小的陈清欢和仅余的两个小师弟,一个小师妹。这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就过得更加紧巴巴了。
陈清欢有些疑惑。
她对道士的修道方法只有非常零星的了解。认为她们修炼应该就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可明光子的记忆里,修炼打坐,画符记咒之类的也不少。
怪哉!
难道这世上还真的有除魔除祟之类的事情?
可明光子的记忆里却只有这些了,可能是因为她年幼,她从没同师傅们出门除魔过。这就让唯物主义科学观的陈清欢头疼了。
算了,最多自己再维持着往日善仁散人教导的那般练习,等他老人家回来应付了任务就好。毕竟深山老林的,哪有那么多‘除魔’的事情。只要把明光子的心愿完成,其他的并不需要她费太多心力。
道观的大门开的偏僻,古朴的木门更不像是往日陈清欢看过的那些金碧辉煌的朱门栏佤,反而极其容易被人忽略不计。
抬手敲了两声,门被推开一道小缝,露出一个人小心翼翼的探头往外看来。那人也穿着道袍,是个长相清秀的十多岁的男孩。看到了陈清欢,他喜道,“明光子师姐,你回来啦!我好饿啊!肚子饿瘪了!”
看他的容貌,长得眉清目秀,很是讨喜。可一听他说话,就能察觉出他与旁人的不同来。
陈清欢冲他一笑,把身后的背篓取下递给他,“买了你们爱吃的糖葫芦,还有很多肉!你先拿去厨房……”
“哎!糖葫芦!糖葫芦!”对方没等她说完,提着背篓一颠一颠的乐呵呵跑远了,看的陈清欢笑着摇头。
之前说了善仁散人在明光子之后还有三个弟子,分别是两男一女,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道号无尘子,今年十五岁。除了他,现在道观里还有一个十岁的男童,道号罗然子。最小的年仅八岁的小师妹,道号尚德子。
除却无尘是因为智力低下被抛弃,他们都是正常的孩童。可在这慌乱的年月,能被善仁散人收养保全一条命,早已不是易事。
哦,陈清欢这次又穿越到了古代,还是年代颇为久远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历史上记载的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朝代。“五胡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小的七十八个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夏国等国,实际不止十六国。
当然,以上那些都来自于历史书中记载。如若单看明光子的记忆,那她的生活中除了安宁的道观日常,也只剩下战事不断,百姓苦楚,荒民无数的这些记忆了。
将木门关好,再用插销固定,确保无人能进。陈清欢提步跟上无尘师弟的脚步,去往道观中的厨房。
背篓里的东西除了糖葫芦是明光子用采来的草药卖的钱买的,其余都是陈清欢从梦想城镇里刚刚补装的。
四个半大的孩子住在道观里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进项,扣除买米买粮的钱后,哪还有多余的钱?掌门师傅善仁散人这次前去除魔也没多留下些银两,要不是道观里还会开辟土地来种田,怕是撑不到他们回来的时候,就都饿死了!
哪怕是如今,陈清欢看到了厨房外的大片田地里枯黄不一的菜苗时,也多有庆幸自己来的真算时候。否则按照明光子和几名师弟们五谷不分的情况,怕不是得饿出好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