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明人都认为平安伯私募乡勇,出动的几万兵力根本不是鞑靼人对手,这是鸡蛋碰石头,明知不可战,却偏偏勇往直前,就冲着这份胆气,不失大明男儿本色,有同情也有看好戏,还有落井下石的,朝堂上已吵了三天,以兵部尚书马文升主张边关各总兵作好防备,边关三大营分兵攻击鞑靼右侧,分散其兵力,准备援救。
可是大部分朝臣只是说,静观其变为上,朝廷经不起一场大仗,别忘了平安伯曾经守卫榆林,击败过鞑靼五万之众。说这些话的人,就想看平安伯笑话。可是也有许多正直的官员要求朝廷调动整个延绥卫三万兵马,前出榆林驻守。防止鞑靼进攻榆林卫,起码能保障平安伯的退路不被切断。
不管怎么样,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让朝廷跟平安伯联合出兵,让平安伯配合朝廷一起进攻来犯之敌。或是下文书让平安伯固守榆林卫什么的。更多的人站出来说道,没有朝廷授权,私自出兵那是大罪。平安伯哪里来的三万兵马,这不是想造反吗?
这样的议论占了朝堂一大半,可也有为平安伯说话的,说道:“自古出兵,师出有名,看看平安伯,《驱逐鞑靼,保家卫国》,难道还有比这个理由更大,去阻止他出兵吗?文中不是说了吗?人家外族一路烧杀抢掠而来,不光田地没了,家也没了,人也没了,这些外族不事生产,只知掠夺,难道朝廷还要对自愿自费保家卫国的边民乡勇问罪吗?”
话是如此,可是平安伯私自募兵出兵是事实,不合所有规制,拥兵三万余更是僭越。这不吓人吗?今日你说是保家卫国,明日你割据一地咋办?这不是拥兵自重吗?自成祖起连藩王都不得拥兵,一个伯爵却私自拥兵三万,不管在哪朝那代都是反贼。
章子俊在武器改良方面,一直是秘密进行的,因为不想让朝廷插手,再派宦官来平安镇搅事,所以朝廷不知道章子俊到底有多少的火器,蒸汽机铁路的建造,抢了所有人的风光,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火车上,而真正成果是武器的装备得到了极大发展,现如今化学制备氯酸钾正在全力制备中,因为从食盐中制取氯酸钠已经成功,距离制取氯酸钾已经不远了,有了氯酸钾就可以把所有的火器升级,不管是炮弹、火枪、手榴弹等,都能来一个飞跃。因为这是所有火器发火的必备,哪怕用的还是黑火药,火器的性能将极大地提高一个台阶。
古人的智慧让章子俊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章子俊只不过用穿越时车上的那个电瓶,作为样板,拆解后讲解给科技学堂的学生看,经过这些年来的研究,目前在平安镇无定河对岸的三皇庙以西的化学实验院中,一只仿制电瓶大小的陶土容器制成,里面装有铅锌极板,自有了硫酸后,制造电瓶成为了可能,章子俊要求把陶器容器做大,这样就能产生容量更多更大的电流,这种不能移动的电瓶,为制备氯酸钾,采用电解法提供了成败关键的一步。往后要用到电解制备的各种化学物多如牛毛,所以在此时能制造出电瓶,绝对是一大科技的进步。当章子俊手中拿着一只车前灯,接通电瓶发出耀眼的灯光时,所有在场的明朝人,无不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为此章子俊重奖了所有参与研制的学生及工匠,给房、给车、给老婆,外加百两代银券。除了往后制作轻便的电瓶,寻找适用的材料外,并许下进一步的课题,研制能发光的灯泡,把自己所了解的制造灯泡的原理详细地被记录下来,用作研究的方向。
又拆解了那辆车上的发电机,讲解其原理,让科技学堂的学生去仿制里面的各种制件,其核心部件电磁铁及绝缘铜丝的制作及应用,现今没有办法制造出来,不代表永远不能制造。许多的发明就差一个提示,显然在这里不需要去重新发明,只要按着提示去做就行,还有实物作为参考,就不需要去考虑会不会方向错了的问题。
比如当前大量生产的毛衣毛裤,大量的羊毛、兔毛、驼毛等清洗后被纺成线,又把线合股纺成毛绳,分发给所有家庭中,给闲散的妇女们,结成毛衣毛裤,这些妇人在家就能赚取一笔可观的收入,最后用作将士们的保暖内衣。
(
要知道在历史中,毛线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在冬天不是穿皮袍(里子是各种皮子,外面是绸缎或布)就是穿面袍(里外都是布中间絮棉花),肥肥大大,特别是小孩子,像一个个圆球。在中世纪,毛衣在欧洲、中亚和北非等地普及,变得更加普遍和认可。在冬季,毛衣常见于欧洲文物和现今现代高档层面。在15,16世纪,毛衣成为英格兰犹太人的传统服装,当时的毛衣通常由英国驼毛编织而成。在17世纪早期,比利时和荷兰的毛织布已经开始出现。18世纪,毛织衣物开始出现在英国家庭中,受到大众的迅速拥护。最先编织织毛衣的,是来华的外国人,当时慢慢很多有钱的较时髦的女性也开始学习手工编织毛衣。
章子俊只知道毛衣,小时候还跟村里的姑姑婶婶们学过手工的结法,用两根竹针就能结出一片,用三根竹针就能围成圆,毛线在竹针上一括一挑间就完成了一个结法,有这样好的办法,章子俊当然是不能放过,大力推广,为此把制绳厂坊立马扩建成毛纺厂。西北苦寒正好解决了士兵保暖的问题,这就是规模化,只要有无限量的各种毛线制造出来,就会带动下游织造产业。
《大明科学报》上刊登的征集编织毛衣的各种针法及用不同毛线颜色的图案,可获得奖励,极大带动了明朝人织毛衣穿毛衣的风气,这种毛线织物还能编织成护腿、护腰、护手,跟棉布缝在一起又柔软又保暖,古代人的创造是无限的,有人已经用毛线上了织布机,编织出了厚厚的绒布,章子俊知道,这将会发展出一款全新的面料。一个全新的面料出现必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从收集各种毛绒开始,清洗、制绒、纺线、染色、到制成面料。
自从平安伯发出《驱逐鞑靼,保家卫国》后,朝堂上隔三差五就会对平安伯的出兵争论一番,观望是大多数朝臣的做法,最后朱佑樘听取内阁的建议,派内官黎极、御史赵之牧前往榆林宣读圣旨,旨意是申斥打个脸给颗甜枣,说是朝廷将派延绥卫,张安副将一万军队共同阻挡鞑靼来犯。可是没有给章子俊什么官职,意思就是说,章子俊的“民团”,要听从副将张安的协调。朝廷是左右为难。当前面对鞑靼来势汹汹叩边无能为力,只能消极防守,可有人不合法规突然跳出来,私募兵员主动去进攻鞑靼,是配合鼓励还是申斥这种不合大明规制的做法。着实让一众朝臣头疼。在大义上平安伯似乎站在了高处,一旦朝廷做出反对,就成了南宋的宋高宗无疑。
可是朝廷不知道的是,目前的延绥卫有一半的营堡,早就落入平安镇的手中,实行了兵员改制,在成化七年余子俊任兵部尚书时,主持修筑清水营至马花池的长城,并在内外险要之地修筑城堡营三十四个,分别驻兵守御,此时陈英为延绥总兵,张安副之,吴江为副将,这些人都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角色,这些年来从平安伯处及朝廷捞了不少好处,这叫做吃二头。
当张安接到兵部要求出兵一万卫所兵时,张安哪里还能调动一万人,只带了三百亲兵乘座小火车,火急火燎地到榆林响水河边上的刘家窑村面见章子俊,昔日的一个小村刘家窑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兵站,有一万多军队已经前往尔林兔结集,再过十几日,所有兵员装备及粮草将会结集完成,全部去往尔林兔,将从乌兰木伦一路攻击前往东胜卫。
等见到章子俊后,把朝廷的任命说了一遍,还没等章子俊开口,却被宦官赵牧拦住道:“想当初先帝曾拉过咱家的手,张大人只不过是副将,怎能听从尔的调动,再说了张副将没有一兵一卒,只带了几百亲兵,也从没有指挥过火器营,连团营的编制也不清楚,怎能打仗。”
张安一看,原来是一位驻守太监在这里,也不敢反驳,连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