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通究竟干了什么好事儿?
让多尔衮都容不下他。
唐通占据了朔州和猩州,并且跟辽东的明军有了联系之后,胆气壮了许多。
还跟大同的姜镶互为盟约,一起占据了山西大半地盘,当然还是姜镶占得多些。
多尔衮本来是派人去劝降,就算劝降不得也得稳住他,免得西边出乱子,他正在想法子打探关外的虚实。
总觉得关外要是不拿回来,心里总是有点发虚。
却没料到,唐通在接待多尔衮使者的那天喝酒了,而且喝的还不少。
人吧,喝了二两猫尿之后就容易嚣张,一嚣张就割了来使的鼻子和耳朵。
你割了就割了呗!
还脑袋抽抽地问了一句不该问的话,问在京城的皇太后有没有真伺候过洪承畴!
按理说,他不该说这话,都40出头的人了,应该稳重点。
可谁叫他喝了几两猫尿呢!
所以多尔衮准备亲征是因为这句话,当然这是扯澹。
唐通割掉使者的鼻子和耳朵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大事儿就是唐通占领了娘子关。
唐通把娘子关一占,整个太行山,就拦住了河北的兵马,现在还在清军手里的太原,就成了孤城。
潞安府和临汾的明降将也反了,可以说太原城及及可危。
不过由于太行山拦住了整个山西,娘子关扼守了从太行山进入山西的关口,唐通又占领了娘子关,与临汾潞安府守将共2万余将近3万人一起围住了太原。
而太原清军守将是肃亲王豪格,肃亲王豪格驻守太原,现在有大概5000正蓝旗兵马。
说实在的,如果是在别的地方豪格被干掉,多尔衮其实并不感觉可惜。
但如果现在,作为肃亲王的豪格在太原被干掉的话,大清的威信就会扫地。
再一个就是那5000正蓝旗兵马,现在在关内的满人,总共加起来不超过六万五。
5000满人兵马,已经是大清满八旗的很重要的兵力,不容的他不救。
阿济格跟大同的姜镶两两相望,互相防备的,又互相随时攻击对方,但阿济格是绝对不可能撤兵南下去攻打娘子关。
其他亲王郡王或者领兵的大将都在南边,防备着地域依旧广阔人口庞大,又占据着江南附属之地的南明攻打过来。
现在,多尔衮只能自己出征,京城的守卫就交给了阿巴泰之子博洛。
其实,如果博洛的军事能力再强一些,更好的办法是让他来解救豪格,顺便救出那5000正蓝旗的兵马。
但是,现在大清的实力已经不容许有任何大的损失。
目前为止,多尔衮认为只有自己亲征,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所以他亲征了,给博洛留了五千兵马守京城后,他带着一万兵马跟吴三桂的2万汉军合兵一处,已经到了灵寿一带。
不过此战,他手底下这1万兵马是督战人员,主攻的还是吴三桂的2万汉军。
娘子关易守难攻,满人金贵,自然不会拿命往上碰,但是他们可以拿刀逼着汉军往上冲。
打的过去还有命活,打不过去,就把人噼了。
这就是多尔衮的战术,很简单也很有效,吴三桂并不敢说什么,他此时正陪着多尔衮在喝茶。
唐通放在娘子关的兵马只有2000,他的主要人马其实是防备豪格在太原的5000兵出城,他们要攻陷太原城,并且将豪格的5000兵马也全部埋葬在太原城。
所以,两千兵马守住娘子关,已经是放的挺多的了。
说实话,2000兵马守住娘子关,平常两万兵马都不一定能攻得下来。
但是,吴三桂的汉军,虽然也只有2万,不过他们不敢不拼命。
因为他们如果不拼命,就会被砍死在阵前,如果攻上了娘子关也许还能活,攻不上,他们就等着全部被砍死吧!
这就是多尔衮的征战之道,吴三桂并不敢说什么,因为伺候他喝茶的人,腰间的刀很锋利。
其实如果放在以前,多尔衮绝对不会这么对一名汉将,但是现在除了事急从权以外,他还要削弱汉军将领的实力。
这就是很多明军将领降清了又复叛造成的,这叫信任危机。
吴三桂看着自己手底下的兵马损失惨重,他除了苦笑以外,就不会有别的表现。
兵马就是一个将领的本钱,他以为多尔衮会讲点脸面,他今天这么做了,那么明天,那些领兵投降清军的明军将领,对清军就不会有信任了。
他不信多尔衮想不到这一点,但多尔衮还是做了,那就证明,现在清军已经没有那种从容不迫掌控一切的底蕴。
但是自己又能做什么呢?
他什么也做不了,就算想叛清自立,可能今天这一战后,自己也没这个实力了。
毕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而分之。
十则围之,说的便是攻城。
可现在的娘子关是普通的城池吗?
很显然不是,这可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啊!
就算能打进去,他这2万兵马也死的差不多了!
没有兵马,他只能唯清军马首是瞻,就是桉板上的肉,多尔衮想怎么安排他就怎么安排他。
这才是今天多尔衮撕下脸皮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占据着娘子关这么一个天选的关卡,城墙上的明军居然被打的军心涣散。
在吴三桂的兵马还剩余七八千人时,城墙上的明军终于撑不住了,跑了!
现在多尔衮手底下的兵马1万人的八旗军完完整整,吴三桂2万人马只剩余了七八千人。
全部人员开始通过娘子关,向太原进发。
那里还有唐通以及临汾、潞安府的守将所领兵马,合起来将近三万人。
“此战如果顺利,可合太原之兵,北下猩州、朔州,南下临汾,潞安府,对大同姜镶便与阿济格形成合围。
夺泽州以守河南山西之门户,抢运城西窥李自成。
如此,整个山西便入我大清手中!
有此根基,也就不用再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此战你居功至伟,战后允你将兵马补充至3万之数,如何,不算辜负于你吧!”
吴三桂听后松了口气,有兵马补充就行,虽然补充的新兵跟老兵比起来,那是一个天差地别,但终究还是有人了嘛!
于是下跪谢恩:“臣吴三桂谢摄政王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