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孙元嬉皮笑脸的模样,刘宇亮也笑起来:“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如此也不用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可谓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反正我朝所设的小军镇也不少,多你一个也是无妨。”
确实,明朝除了九边这九个大军镇之外,在边境和军事地另外还有不少小军镇。比如昌平就设有一个昌平镇保定有一个真保镇,在福建为了防备海寇,设了个福宁镇。贵州那边还有个贵州镇,云南那边也有。
这些军镇都不是常设,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小军镇也不知道设了多少废了多少,也不算个事儿。
刘宇亮又道:“听人说孙元你已派人将缴获送去如皋老家,富贵荣归故里,新镇想来也不肯离家太远。”
这话正合孙元心意,忙道:“阁老说得是,此事还请恩相玉成。”
“这事不太好办。”刘宇亮抚须道:“南直隶毕竟是我朝的南京,若是要另设军镇,影响太坏。而且,那地方又是两淮河盐场,其利甚大,牵扯太多……”
孙元:“恩相,末将又不同别人争漕运和盐场。只要是在江南,只要有一快地,就算再贫瘠,能够安置手下士卒,离家不太远就好。”
刘宇亮本是个老夫子,可同孙元相互了这么长时间,人也变得诙谐起来,呵呵笑道:“江南一地,可没什么贫瘠的不毛之地。来人,将舆图把来老夫看看。”
一个幕僚忙将难直隶舆图取来,送到孙元和刘宇亮跟前。
这可是一桩十多万两银子的买卖,不用想,从中奔走斡旋都需要他们从中牵引,于是,刘阁老的幕僚们都悄悄地立在旁边偷听。
刘宇亮将目光落到地图上,看了半天,喃喃道:“大河卫指挥使一直空缺,且宁乡军又是大河卫出身,按说,应该由孙元你顶上这个指挥使的。不过,你的功劳实在太大,单单一个指挥使是不足以酬功的。如果将大河卫给废掉,设为军镇呢?”
“大河镇,这个总兵官我做了。”孙元两眼放光,狠狠地将手指戳在淮安城的位置上。
淮安府什么地方,大运河和淮河的交汇处,漕运和盐运的物资中转中心。人口众多,市井繁荣仅次于南京和扬州。其实,就其gdp总量而言甚至还强过扬州,扬州的名气之所以大,主要是那里的盐商实在太多,满城尽是有钱人。
真领了淮安,每年光收点过路过桥费就能让他孙元吃成一个大胖子。
刘宇亮忙笑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就算天子点头,淮安城中的漕运盐运衙门还有南京也不会答应,此举牵动实在太大,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老夫的意思是,将大河卫的部队和军户移交给你。”
孙元有些泄气:“这可如何是好?”
他脑子转开了,未来的江北地盘都被江北四镇所把持。
所谓江北四镇,就是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和刘泽清。
其中,高杰的辖地在徐州刘泽清管辖淮安刘良佐据凤阳,而黄得功则驻扎在庐州,也就是今天的合肥安庆一代。
淮安风水宝地,最后却落到刘泽清手头。一想到刘泽清那张猥琐的脸,孙元心中就暗叫一声:“好运的家伙。”没办法,未来建奴入关,刘泽清大军从山东溃退南下,自然而然地就进了淮安。可那是在崇祯十七年的事情,现在孙元就算比刘泽清的功劳大,也没办法明目张胆把部队开进城去。
“不过如此也好,淮安可是清兵南下灭明的首要攻击目标,有他在前面顶着也不错啊!看来,我宁乡军所设的军镇最好能够在江北四镇的后面,以免成为建奴的靶子。”孙元心中这个想,就有了主意。
他又伸出手指在地图上点了点:“恩相,正如你所说,富贵不归故里,犹如锦衣夜行,日子过得也没滋味得紧。能不能将这几个地方划出来,设一个军镇。”
刘宇亮:“如皋通州海门崇明,你的意思是在这里设个军镇,倒不是不可以。只是,这几个地方,除了如皋还算富庶,其余几地都是海边滩涂,又没有盐利,却是穷了点。”
这里所说的通州可不是北京通州,而是后世的江苏省南通市。
孙元所要的地盘,其实就是后世的如皋县南通市崇明县海门市这一块。
“恩相,末将是真的想回乡啊,地盘小一些,穷一些也不要紧。”孙元笑着说。小吗,不小了,别忘了,这几个县的东面可是一望无边的大海。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意识到海运的意义,还没有意识到大海也是蓝色的国土。
如今,北方已经残破,将军镇设在北方,显然是无法立足的。富庶的南方乃是权贵和士绅的底盘,就目前的自己来看,还打不进去。那么,只能向大洋发展了。
“如此倒也简单,就这点地盘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朝廷的阻力也小得多。”以为孙元小富即安,刘宇亮倒有些惋惜,以他看来,孙元至少也得弄个什么大同总兵官做做才算是志向远大:“放心好了,老夫立即上一道折子给天子,请陛下立一扬州镇,拱卫南京,以防贼军东蹿。崇祯七年,高贼迎祥打到滁州,江南大震。若非有宁乡军,那一战也不知如何了局。而南京军也不可用,谁也保不准贼军什么时候又杀到南京,因此在江北设一军镇,也很有必要,天子应该会答应的。”
孙元听刘宇亮说此事不难,面上露出笑容:“多谢阁老。”
刘宇亮手下的幕僚们也都非常高兴,这事办起来也太简单了,这车马辛苦费可算是要到手了。
刘阁老正要提笔,不过,想了想,却道:“不然后,这个折子还得缓一缓再说。”
孙元:“末将不明。”
刘老头接下来一句让孙元大惊失色。
“孙将军,老夫先上一到折子,就说,宣府镇乃是京畿门户。如今,宣大镇虽有陈新甲总督,可宣府总兵一职却因为战事紧急,一直悬而未决。就因为此镇总兵实在要紧,必须择一员虎将镇守。所以,老夫决定推荐你为宣府总兵。”
前宣府总兵杨国柱因为和内阁辅臣皇帝驾前第一亲信之人杨嗣昌不和,已经被免去了官职。如今,正留在京中备选。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会被派去辽西。
“啊!”孙元惊得张大了嘴巴。
老刘头,刚才咱们不是说得好好的要请朝廷设一个扬州镇吗,你现在却叫我去做宣府总兵,你这是演的哪一出啊?
众幕僚也是一阵骚动,就有一个刘阁老的亲信上前柬道:“阁老三思,宣府总兵关系实在太大,这个职位不是那么容易拿到手的。”
刘宇亮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老夫要的就是事关重大,要的就是物议纷纷,要的就是不容易。”
刘阁老就是个混了一辈子的老官僚,他的政治智慧自然不是孙元所能比拟的。
其实,孙元扪心自问,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才能。说起智谋,其实不过是基于对于历史的先知先觉。至于带兵打仗的本事,那是因为以前混过军史论坛,有超过同时代人的见识。至于武艺,穿越到明朝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武年龄,到现在也就比普通人强壮些,和人动手的时候只能依靠装备。说穿了他孙元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在现代社会如此,穿越到明朝也是如此。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看小人。
对于老刘的手段,孙元还是很佩服的,忙请教;“还请阁老明言。”
“妙!”当孙元还在疑惑的同时,刘宇亮的几个亲信幕僚已经在击节叫好,闹得孙元颇不好意思。
好在在明朝人看来,武官都是标准的军汉,要的是有勇无谋,孙元的迷糊倒显得正常。
一个幕僚解释道:“孙将军,宣府的前总兵乃是杨国柱,宣大总督乃是卢建斗卢督师。卢建斗当初和内阁杨嗣昌杨阁老是政敌,而宣府镇的职责是拱卫京师,极为要紧。因此,杨阁老必然将手伸向宣府。因为,杨嗣昌就推荐陈新甲做了宣大总督,还免去了杨国柱的宣府总兵一职,一便安插自己的人手,由此可见杨阁老对宣府的着紧。”
孙元:“是啊,正因为宣府总兵一位如此要紧,刘阁老若推荐末将,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那幕僚道:“这就是阁老的意思,以孙将军现在的功劳,做宣府总兵实至名归。不过,必然被杨阁老反对的。那么,将军可以退而求其次,请朝廷另设一个扬州镇,防备贼军再次东进南京。如此,杨嗣昌保住了宣府镇,将军得了扬州总兵一职,各退一步,皆大欢喜。”
孙元瞠目结舌:“还可以这样?”
幕僚笑道:“以退为进。”
这种计策,也只有他这个幕僚来说,而不能出自刘宇亮之口。毕竟刘阁老乃是内阁辅臣,这点体面还是要的。
孙元真心地一拱手:“佩服。”
当下,刘宇亮就开始琢磨这举荐折子该怎么写。同时又派手下的幕僚先期押送十多万两银子去京城活动。
十万两银子,那可是上亿元人民币啊,不心疼也是假话。可只要能够买来一个军阀做做,孙元还是觉得值了。
看着远去的大车,孙元捏紧了拳头,现在是崇祯十二年,距离李自成进京,建奴入关还有四年多。不是他孙元不想在这场山呼海啸的民族大劫难中力挽狂澜。实在是手上实力实在有限,虽然在战场上接连获取胜利,那是因为预先知道历史的走向借势而为罢了。未来,他可没有这样的好运气。李自成进京,清军入关,哪一场不是几十万人的大会战。自己手头区区几千人马丢在战场上,只怕瞬间就没消耗掉了。
北方已然残破,又有诸多制约,现在是回江南的时候了。
来刘头说得对,现在的退,是为了将来的进。
只可惜,自己做出这个决策是基于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偏偏不能对黄佑明言。哎,希望他将来能够明白我孙元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