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混日子的黄士俊突闻朱由榔所问,他双眼突然一亮,有着丰富为官经验的黄士俊,立马闻出了朱由榔此言所藏的火药。
沉思片刻后,黄士俊据实回答道:“官吏官吏,他们都是官,却难以称官,在民间,其二乃同属官,但在官场,官看不起吏,吏难以为官。”
“实话实话,不必虚言。”看着黄士俊说得如此宽广,朱由榔立马插话道。
见此,黄土俊双眼微微一睁道:“为官者,差不多俱是经过科举而授的官,而吏,基本是一些地方熟于民事的人,一些地方政务运行,多依懒吏,而官在一般要历数年才能通政务。”
闻言,朱由榔笑了笑道:“有一点,黄老说得对了,科举便是官吏的最大区别。”
说到此时,朱由榔脸色一正地望着诸人道:“朕闻江阴官民抗拒鞑子侵害,乃一县尉所昌导,其所声言,有投降的知县,没有投降的县尉,你们对此有何感想。”
瞿式耜等人闻言,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了,因为朱由榔此前所提的水太凉,小妾等话题,这是把文官的底给剥了。
数刻后,吕大器叹惜道:“此县尉真乃大明忠义之士。”
就在诸人想要回答时,朱由榔轻轻遥了遥头道:“其当然是忠义之士,但最重的是,血性。”
说着,朱由榔面向北而拜道:“国乱至此,百姓受其害,虽是外扰内乱所造,但事实却是天家对不起百姓。”
朱由榔话一出,瞿式耜等人稍有动容,而李定国三人却低了下头,因为他们便是朱由榔口中所言的内乱。
朱由榔言罢,脸色渐冷:“此过程,朕看得清楚,文人确有风骨,但却少之有少,对于百姓而言。”
说到此,朱由榔环望着诸人:“能为民办实事的,才是好,朕观考成法所记,有无数书吏有所良策,奈何难成大事。”
瞿式耜等人相互看了一眼,他们都从中看出一丝丝不解,他们都不明白,朱由榔突然说起吏员所为何事。
其实是朱由榔对官场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改制,要知道大明有官不下乡的潜距则,这是不现实的,如果不能进行官场优化,那将难以进一步引导百姓,让其走出田地,进一步发展工商。
朱由榔可是清楚,一个固死的社会是难有发展的,对于一个来自现代的人,他当然想让大明走出封建困局,进而加快历史进程,最后让大明失去工业革命。
“好些优秀的吏员,朕想给他们一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机会。”见瞿式耜等人沉默下来,朱由榔幽幽出声道。
见此,瞿式耜等人俱抬头望着朱由榔,似是在等着朱由榔把话说下去,朱由榔见此,脸色一正道:“朕欲为吏员开一恩科,选优秀吏员上京考,依科举例取名次而任用。”
话一出,瞿式耜等人内心稍有些好受,但朱由榔下一句却让他们心急起来。
“此试所题非八股,亦非四书五经。”
朱由榔话一出,瞿式耜等人俱跪于朱由榔面前大喊道:“陛下,此举不可。”
而李定国等人却略有些佩服地望着朱由榔,只不过他们却没有插话。
朱由榔脸色渐冷道:“怎么,你们是不是想说,唯有八股四书五经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才能为国家取优秀人才。”
“陛下,圣人之学才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此例一开,恐天下士子所不喜,国家难以为继......。”
严起恒话还没有说完,朱由榔脸色一冷道:“你想多了,科举所考之八股,朕暂不会改变,吏员乃特例,如不是,朕何不让吏员直接参与科举来得实际。”
说着,朱由榔冷冷地望着瞿式耜等人道:“国破家亡之际,有多少官员会认为水凉或或是怕痛,又或是小妾不许,而没有赴国难又没有血性地投降与鞑子的,你们跟朕说说。”
朱由榔话一出,黄士俊脸色一暗,因为朱由榔怕言,他最有发言权,他所经所历都告诉他,朱由榔讲得是事实。
朱由榔见诸人沉默后,冷笑道:“就以江阴事例,吏员就值朕为此开特例。”
说着,朱由榔微微闭眼道:“朕也不与你们谈什么圣人学,现在只谈吏员上升的事,恩科一定会开,今后,凡三年一考,所考之内容,俱以务实为主,不必追求文章华丽优美,只求一能吏,国家治理不是一群只会诗书琴画的人就可以胜任的,当然,如果有才能又有才华,那是再好不过的,但你们可不要本未倒置,你们要清楚,朝庭需要的是什么人,一有治世之才的人才,还是一只会诗画之人。”
听罢,瞿式耜等人却明白,朱由榔把话说到此处,那是不容更改了,再加上朱由榔明言,不进行其他改变,他们思考再三后,只得点头称道:“陛下圣明。”
朱由榔稍稍睁开双眼望着黄士俊道:“此事,交由黄老去办,朕希望一个月后,能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吏员的科举。”
“是,陛下。”黄士俊老态龙钟跪于朱由榔面前喊道。
见此,朱由榔看了看一边的李定国刘文选白文选三人道:“尔等下去,定要快速把整编等事宜做好,鞑子不会给与我们太多的时间的。”
“是,陛下。”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跪于朱由榔面前喊道。
瞿式耜等人直到离去都没有向朱由榔提出有关于文臣入武职的事,因为朱由榔常挂于口中的,水太凉等话,让他们都没有脸说起此话题。
待瞿式耜李定国等文武离去后,朱由榔才拿起有关于方以智递上来的有关于自来火铳等新式武器的奏章。
原来依神器图谱与西方有关于自来火铳的资料后,方以智终于造出了朱由榔期盼已久的自来火铳。
思考片刻后,朱由榔开声道:“于亲兵卫选十名神射手来,待明天与朕同去国子监,朕想看看自来火铳的威力。”
“是,陛下。”丁良思快速记了下来。
而待李定国一回到军营后,便催促着大督府与兵部加速整编事宜了,本来他们是等把中高极将领一一调任升迁尔后才加速对士兵整编的,但在李定国等一干旧大西将领要求下,大督府与兵部即时开始了全面的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