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弘图嘴唇泛苦道:“陛下,天下府州数百,县治一千五百余,乡治上万若是每地皆要建学,只怕户部难以承担,而且如今南京有国子监和宗学,各也地有府学、州学、县学,将学院扩建至乡,老臣认为并无必要。”
“朕以为很有必要。”朱慈炯冷哼道:“各地县一级以上治所都有学院是不错,但能入县学、府学甚至国子监读书的都是什么人,起码也得是身家殷实,普通的穷苦人家子弟哪里会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朕要普及的是全民教育,若非看在如今条件确实不允许的份上,朕甚至打算将最低一级学校放宽到村,开设乡学已经是朕的最大底限!”
“至于高卿所说户部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建校计划,朕也知道是实情,一口吃不出一个大胖子嘛,户部可以先拿出二千万两银子,在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镇江府、常州府、淮安府以及徐州府辖内所属各乡建乡学两三千所,每所乡学所建之教舍至少得能容纳学生万名,再说了,设立乡学也是造福乡里的好事嘛,各有司衙门可以发动当地士绅豪富之家捐资捐物嘛,户部每所学校拨建校费用一万两,朕以为建区区几千所乡学总不该会有什么难度吧。”
高弘图心里那真叫一个郁闷,一个盐政为国库弄了五千多万两银子,可算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本以为户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不用为银子犯愁了,谁知银子还没捂热,转眼间便去了两千万,说不定还未必够,当今天子赚银子本事是大,可花起银子来同样不手软啊。
“待各乡学建好之后,只要百姓愿意每年交三两银子就可以送一名子弟入学,每年得来的这二三万两银子想必足以应付万民学子的所需的笔墨纸砚、书本还有师资费用,要是想让学校包揽学子的食宿费用,就多交三两银子,如今朕废除了强加在百姓头上的各种杂税和徭役,民众负担减轻不少,朕以为还是有不少人家愿意花上三五两银子让孩子博取未来一个出身的吧。”
高弘图没法反驳朱慈炯的话,因为说的确实是实情,免除杂税和徭役,只收人头税和土地税,如今大明治下百姓的日子可谓前所未有的好,让他们拿银子出来供家中子弟读书,恐怕个个踊跃的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朱慈炯继续说道:“朕要普及全民教育,将以五等制度实施,第一等为童学,以教导孩童认字及基础算术为主,学习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任何一名学子学满三年都需参加考试,考两门课程,其一算术其二默字,每门百分,一百八十分为合格,合格之学子可升县学。”
“第二等县学,学习基础国学唐诗、宋词、汉赋及中等算术,每年大考一次,考四门每门同样百分,三百四十分为合格,合格者为童生,可升府学。”
“至于府学、省学或是道学以及最高等之京学如何规范,学些什么现在还言之过早,三四年后再议不晚,但现如今新设专管教育的部门乃是势在必行,这新部门就叫‘教育部’吧,内阁需尽快拟定教育部的各项章程,选定主官及各有司主事,朕给内阁一个月的时间办理此事,勿失朕望。”
“臣明白。”高弘图擦擦额上虚汗,又是新部门,天子的脑袋里面哪来的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可还知道圣人之言祖制为何物,他敢说天子要成立教育部专管普及教育的方略,一定是早有成算,以他们对当今天子的了解,就算在内阁在官场引起轩然大波也断无根改或是拒绝的可能,而且这番举措必定会被百姓当成是天子的又一项德政,内阁要是反对,不但会开罪天子也必将成为天下亿万普通百姓的公敌……
“今年的秋粮转运各镇,办的如何了?”朱慈炯问道。
“回禀陛下,今年秋粮征收总计约五百万石,第一批军粮已就近发往各镇,每镇运粮二十万石,算算日子差不多也应抵达各镇了。”
朱慈炯点头:“朕已经获得确切消息,清廷摄政王多尔衮已经派兵前往盛京迎虏酋顺治入北京,并在北京城内布置登基大典,意欲下个月初为顺治再举行一次登基仪式,昭告天下万民,清廷入主中原之决心,如今北直隶地区清廷统治渐稳,依朕估算,一旦顺治入北京登基之后,清廷很有可能立即挥军攻伐天下,南北大战在即,户部需确保军方供应充足,总不能让前方将士饿着肚子拼命吧。”
“臣明白。”高弘图口气没什么变化,可心里已是掀起了滔天骇浪,建虏撮尔小国人口不过数十万,直属兵力不过数万,大败李自成入主北京之后,四个月来顿足不前,内阁一致认定,清廷根本无力进取,南北就算要爆发大战,起码也得几年以后的事,可清廷居然真就迎顺治入北京,还要重新举行登基大典?如果是真的,确实可以证明清廷南下攻明一统天下之决心,可为何内阁一点风声都没收到?天子登基之后并未重用锦衣卫,却依旧能掌控敌对势力如此详实信息,可见应该有一支不为人知的势力充当了天子耳目。
朱慈炯知道的这么清楚,当然不是因为拥有侦查四方的耳目,他回到这个时代一年半,历史的轨迹基本还在原先的轨道上没有发生太大改变,按照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来推断,顺治入京再度登基后不久,清廷就会兵发两路,一路大举南下一路兵发潼关,掀开覆灭大顺的决定性战役,若不是因为怀庆之败,迫使多尔衮不得不抽调南下兵力,那么历史上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根本不会等到第二年五月。
“这幅字朕送给你。”朱慈炯拿起写有‘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八个大字的案纸道:“大明能否延绵万世,彻底摆脱历代王朝享国不过数百年之怪圈,在朕看来,强军以镇社稷为主,富民以安天下为辅,而施行教育开民智则是增加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当官须知民为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