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也可排除,一个即像父亲也像母亲的儿子,更不会有错。
八皇子也可忽略,文萃死时,他还没出生呢。
那么就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是可疑人。
确立了对象,皇上就开始从这两个皇子身上开始追查。
四皇子就查他的外家,皇上派人再仔细查探孙家哥俩。
五皇子就从他的长相开始入手。
这时外面也传来消息,当初刺杀凉山县县令的人被抓到,据他交代,是大首领安排他做的,并没有说为什么?
因为大首领对他有救命之恩,所以他对大首领,一直是维命是从。
但他交代,大首领很可能被害了。
那次是他保护大首领逃跑的,因为他受伤,大首领一直照顾他。
有一天大首领跟他说,他要去知府一趟,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伤好后,就一直在查大首领的下落,毫无踪迹。
如果大首领还活着,不可能不回去的,更不可能不联系他的。
所以他断定大首领一定被害了。
至于为什么要跟官府合作,主要是因为山上的兄弟太苦了。
大首领有规定,贫民百姓路过不能劫;
周边的商人不能劫;
清官不能劫;
太小的商家不能劫;
所以只能劫一些大的商家,和贪官,还要尽可能的不伤人性命。
大的商家都有护卫,成功的几率也不大。
贪官更不用说,护卫更多。
如果是商家,即便是成功了,大首领也要求不能全部劫来,只要一少半,说是不能自己吃饱了,让别人饿肚子。
所以兄弟们过得都很辛苦。
原来还能在山上种点地,前两年干旱,山上缺水收成也不好。
所以抢劫的次数就多了。
引起原来的知府注意,派兵围剿。
幸好之前有一个人,给偷偷的报信,让我们躲过一劫。
事后,大首领对那个人感激不尽。
那个人特别豪爽,看到兄弟们日子苦,还给了大首领一大笔钱。
后来他就要求我们做一些事,大首领觉得欠他恩情,就一直听他指挥。
而每次完成任务,他都会给一大笔钱。
兄弟们日子过好了,也不用去打家劫舍了,都特别感激那个人。
后来那个人要他杀人,还是县令,大首领就不太愿意了。
那个人就威胁说,如果不听他的,就让官兵把他们一网打尽,是用一个县令换一山人,还是全军覆灭,自己选。
这时大首领知道上了贼船,可已经下不来了,只能听他的命令。
那个人他偷偷的看过,也偷偷的查过他的底细,是知府的师爷。
可他在大首领之前,就已经死了。
他的交代,跟孙茂盛的交代差不多,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师爷的上家到底是孙茂盛,还是另有其人呢?
皇上又去了曹嫔去,这样的事他只能跟曹嫔说。
傅皇后若是知道,他的儿子有问题,肯定会不眠不休的弄清楚。
到时候还没查出来真假,打草惊蛇,幕后之人早就行动了。
皇上问曹嫔:“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