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告诉文欣,潘伟峰回家后找到了他母亲。
走时张寒给了他五十两银子,他就用这些钱,给母亲请医调药,母亲的情况,渐渐好转。
他又用空闲时间找弟弟,找来找去,竟然在一家客户家,找到了弟弟。
潘伟峰就跟客户说了实际情况,客户也挺通情达理,同意给他弟弟赎身。
潘伟峰把手里的钱,都给了客户。
客户一见还赚了点,更高兴了。你好我好都挺愉快。
潘伟峰把弟弟带回家,又跟母亲和弟弟,开开心心的过个年,把家安排好后,才回来。
文欣很开心,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
文欣估计他的五十两银子,也花的差不多了。
母子生活还是有困难,他也难心安。
干脆就好人做到底,跟张寒商量,不如就把薪水,提前支付半年的,让他拿回家给母亲和弟弟生活,他也好安心。
张寒这两年被文欣带的,做事风格很像文欣。
文欣对主仆观念界限,不是那么分明,他自身又是也做过下人的,所以主仆观念也不是很强。
对潘伟峰这样遭遇的,张寒也是深有感触,也愿意伸出帮助的手。
但他毕竟是男人,经历也不是很多,没有文欣想的多,想得周到。
所以每次有什么事,张寒都愿意跟文欣说,听听文欣的意见。
文欣也知道,张寒的身份变化太大,从一个普通的村民,卖身为仆,转眼又去了奴籍,成了老板。
从一个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需要时间去适应。
生活圈子突然变大了,遇到事情时会不自信,甚至有时候不知所措。
这些都是必须经历的,谁也不可能天生就什么都能懂,都是需要时间,去学习和适应的。
所以每次文欣都会假装,是无意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既不让张寒尴尬,也不打击张寒。
有时张寒做的不到位,文欣也不会说,是那做得不对。
他会跟张寒分析对方的想法,让张寒自己意思到,是哪做得不对。
再加上孙管家毫无保留的教导他,张寒做起事来,也是越来越有气势。
现在生意上的事,文欣已经完全放手了。
但张寒有什么特殊事情,还是习惯性的跟文欣报备。
尤其经历了许多事,张寒更愿意多沟通。
所以文欣虽然不管生意上的事,但什么事情都知道。
文欣跟张寒说孩子要满月了,不如好好办个满月酒,把亲朋好友喊来聚一下。
张寒有点犹豫,文欣知道他在顾虑什么。
初二事件闹得太大,虽然在衙门赢了,但在村子里,张寒是被人诟病的。
传统的尊卑观念,长嫂如母,可以有无德的父母,不能有不孝顺的儿女。
即便知道孩子被虐待,可也是养了,张寒就只能孝顺张明两口子。
这也是张明这几年,不断跟张寒要钱,而张寒也给的原因。
这一次是彻底了断了,张寒的脸面也没了,会被人说成不贤不孝。
正是因为文欣知道这个原因,所以才要办满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