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一生聪明,运筹帷幄,却唯独没看透皇上。
他一心为文欣打算,全然没有想到,皇上就为了这点事会记恨他,打击他。
在他还不知道怎么能让皇上泄气时,又发现有一股势力,借着皇上对他的打压,也在围剿他。
这种困局让文德山有些茫然。他没有私兵,没有自己的势力,只能被动挨打。
可这个时候,他也不敢后退。
因为还有女儿在宫中,他一倒下,不得皇上宠爱的女儿,会举步维艰,不得皇上喜欢的大皇子,将来的处境会更难。
老丞相正筹划如何脱困时,皇上出手了,意味着什么,老丞相比谁都清楚,如果他的死,能保住全家人,他愿意。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文萃更果决。
出不了这个牢笼,又得不到皇上的喜爱,她活着就是一个木偶。
皇后之位又怎样,如果让她用皇后之位,换来别人对她的爱,她愿意。
没有父亲的庇佑,她的皇后之位肯定不保,到时候被人羞辱踩踏,那她宁愿有尊严的死去。
只是一双儿女,儿子太出色,又是嫡长子,只要他坐不上皇位,就必死无疑。
哪个皇上也不会允许,有一个处处比他出色的兄弟在身边。
与其提心吊胆的在宫中活着,不如去民间,过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虽然生活会艰苦,心却不累。
可让儿子放弃皇家的身份,无忧无虑的在民间生活,她这个母亲,就不能是牵绊。
只是女儿太小,也没有办法让她出宫,让她不放心。
可终归是女儿,也碍不到谁,希望能平安长大。
对这个女儿文萃是愧疚的,不能陪她长大,不能给她保护,让幼小的她,独自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可她也只能对不起女儿了。
不管有没有用,她还是去求了傅湘云,希望她能看在,以往对她的呵护上,善待自己的女儿。
文萃走的时候,是带着恨意走的。
因为他们父女,都是为他皇家鞠躬尽瘁,但却不得善终。
可谁又想到骄傲自大的皇上,也有至情至性的一面。
知道自己错了,他没有继续错下去。
虽然皇上一言九鼎,不能出尔反尔,更不能认错。
但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天下人,他知道错了,他记得文丞相为朝廷为皇家,所做的贡献,他记得老臣的功绩。
可他没有料到大皇子的出逃,不是怕他这个父皇,不给他活路,而是有人,不给他活路。
那也就是说文丞相知道,文萃也知道,是谁要对大皇子不利。
如果说文丞相的死是意外,那么文萃的死,就是为了给大皇子,铺一条生路。
当初皇上对大皇子的出逃,是气愤的,别说他没有要废后的意思,就是废后了,你也是皇子,跑什么?
所以当初他也没太下大力气寻找,想让他在外面吃些苦头。
就是自己不回来,他到时候给他个台阶让他回来。
让他受些教训,将来也会珍惜,皇家养尊处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