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派郑凯亲自去,就是希望文欣能配合,尽快找到大皇子。
没想到询问之后,文欣竟然真的不知道儿子的下落。
但却查到,有人要对大皇子不利。
郑凯的飞鸽传书,让皇上惊出一脑门子汗。
有人频频的往崇州派人来,让皇上警觉。
派常公公带着大内高手来安排,查找大皇子事宜。
同时为了大皇子的安危,就必须保证文欣的安全。
可还是晚了一步,幸好郑凯留了人,保护文欣,才有惊无险。
皇上使劲拍了一下自己的头,是不是自小被父皇和文丞相,保护的太好,让自己安危意思太浅?
还是坐上了皇位,觉得自己高枕无忧了,没有了忧患意思?
大皇子一个十岁的孩童,能逃跑三年,虽有文萃的运筹帷幄,当然其中也一定有文老丞相的手笔。
可又焉知不是自己刚愎自用,寒了一些人的心,而不肯提供线索造成的。
文萃再怎么高瞻远瞩,也不可能安排好三年的行程。
这是跟在大皇子身边的人,能力非凡啊,文家人识人的能力真是高啊!
文萃为什么?不惜把全家的命都搭上,也要让儿子出逃?
为什么对他如此失望和不信任?
刚刚二十七岁,就那么没有一丝留恋的离去?甚至不顾儿女弱小?
而逃跑的细节如此周密,只怕不只是防止,被他抓回来吧?
是知道有人想要儿子的命吧?
文丞相和文萃知道些什么?
可是到底是谁,想要儿子的命呢?
皇上想着想着,一会儿是欢喜,一会儿是气愤,一会儿开心,一会难过,天色将明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朝过后,皇上宣了郑凯偏殿觐见。
这个时候,皇上谁都不信任了,即便是心里,还是信任的,皇上也选择不信任。
首先就是王立群,王丞相,原来的户部尚书,文丞相去世后,皇上就把王立群提上来,成了丞相。
傅家的亲家,尽管傅旭日和傅皇后,在大皇子的回归中功不可没。
傅皇后跟皇上也算是青梅竹马,对傅皇后,皇上还是了解的,心里是相信他们的。
若是那么单纯的傅皇后是真凶,那他这个皇上就不用做了。
就如同曹嫔妃说的,他没长眼睛。
对王立群皇上也自认,还是了解的。
一心就扑在怎么让国库充盈,对朝臣中的明争暗斗,是充耳不闻。
这样的人若是为了皇位而谋杀,皇上的皇位,估计也做不下去了。
能对皇子下杀手的,肯定是为了争夺将来的皇位。
现在皇上有八个皇子,文皇后一个,傅皇后两个,孙淑妃两个,董贤妃一个,曹嫔一个,还有原来是德妃现在是张才人的一个。
傅皇后在怀第一个孩子时,就跟皇上说过,将来不要让他的孩子做皇上。
所以皇上从心里是相信傅家的。
孙淑妃有些飞扬跋扈,以前文萃把她治的服服的,自从文萃去世,她的本性就释放出来了。
但她也就是有口无心之人,刁蛮有余,智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