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迟,那时快,容月一手抱住孩子,一手抓住了马绳,一个鹤子翻身,整个人抱着那孩童斜飞起来,身手利落如惊鸿掠影,眨眼之间上了马背,稳稳地骑坐在了那骑马之人的背后。
与此同时,一支利箭“嗖!”的一声向她射来,她抱着孩子避无可避,只得身体向左侧倾去,双腿挟稳马肚,以双指接箭,人堪堪躲过利箭,又将利箭稳稳地挟在两指之间,赢得了周围的一片惊呼声和叫好声。
这时,马并没有停下来,骑在马上的人仍然驰骋出一段路后才勒住缰绳,将马停下,翻身下马,厉声喝道:“是谁放箭!”
这人停下马来,后面大约三千骑兵全部停下,浩浩荡荡,顷刻之间马蹄声歇,仿佛世界瞬间停止了喧闹,只听得这人的喝声在空气中叱咤风云,慑人心魂。
容月趁马停下之际,已经抱着孩子旋身跃下了马背,并大步站到了路边,回首牵着孩子面对着那下马的人,这才发现,自己因救手上牵着的孩童,竟拦下了三千兵马。
“哪里来的刁民?竟敢拦下太子的三千精骑!”一个声音大怒叱咤。
另一个声音回应了刚才男子的问话:“太子殿下,属下以为她是刺客才放箭,请太子殿下责罚!”
刚才放箭的一个兵将跪下叩首请罪。
容月蓦地抬头,看向刚才骑在马上,此刻下了马的男子,这才看清楚那人竟是全身穿着银色铠甲的太子殿下李雍。
她对此人的印像居然十分深刻,看一眼就认出来他是太子殿下李雍。这应当是前世的她见过太子,和他有过婚约,才记忆如此深刻。
所以,容月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太子殿下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她只是有些奇怪太子李雍为何突然出现在这种地方?
他为了赶路,竟不顾别人死活,眼见儿童要丧身于马蹄之下,却没有勒马相救的意思,容月瞬间对他有了非常恶劣的印像。
一个兵将拿着利剑怒目而视:“大胆刁民,你知道惊扰太子殿下的座骑,该当何罪吗?你还敢拦下三千兵马,耽搁了太子殿下的行程,罪该万死!”
容月淡定地说道:“我没有要拦下你们之意,也不知他是太子殿下。我只看到这孩童无辜,被你们的兵马所惊呆,不知躲闪,差点就要丧生于马蹄之下,才出手救他。”
李雍并没有认出容月,也没有发怒,他停下来只是因为看到一个女子能在千均一发之际,在他的马前疾蹄之下救出那孩童而毫发未伤,有些惊艳于她的武功身手,这才停下马来多看了她一眼。
这一看,他也仍然没有认出容月,因为容月以前在上京时身材略有些过胖,脸上还有些痴肥。可此刻的容月却早已是脱胎换骨,仿佛变了一个人,姿容绝世,风华绝代。
李雍还要赶路,只是多看了容月一眼,觉得这女子是真的太惊艳!他并没有想要责难容月的意思,反而好声好气地抱了抱拳,说道:“多谢姑娘出手救下这孩童!刚才本宫因公务紧急,没能及时勒紧缰绳,差点伤了人,抱歉!”
说完,他解下腰间一个玉佩,亲自上前拉过容月的手来,将玉佩放在她的手上说道:“这玉佩就当是对姑娘见义勇为的奖励。我是太子李雍,凭这块玉佩,将来你若遇困难,可以上京找我。”
李雍说完,也不管容月有什么反应,马上转身回去,翻身上马,挥了一下手道:“走!”
于是,三千精骑立马又震耳欲聋般向前赶路。
大街上的人并不知道这三千精骑是哪路人马,但看到他们是穿着朝庭兵马服的骑兵,哪敢多说什么。所幸街上的老百姓虽然损失了些货物,却没有人死伤。
而太子李雍和容月说话时,周围的人并不多。有的人听清楚了他们的对话,知道这是太子殿下时,被吓得不敢出声,甚至跪下叩首;听不到他们对话的,也只顾着自己的摊挡。
兵马带着滚滚尘埃离去,那个老人激动地走了过来,抱过容月一直牵在旁边的小孩,检查了一遍,见孩子没事,声音颤抖道:“锦儿啊,你没事吧?”
小孩这时侯似是也回过神来了,扑进老人怀里:“祖父,我没事,是这位仙女姐姐救了我。”小孩转头看着容月,牵着老人的手,一脸仰慕地看向容月。
老人向容月道谢:“谢谢姑娘!不知姑娘尊姓大名?老朽姓朱,叫朱卓熙。这是我大孙子,叫朱文锦。”
容月见这位老伯淡定下来后,语言举止非常的儒雅斯文,很像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还有些像朝庭上的中规中矩的文官,不由微笑道:“原来是朱伯伯!我叫容月。你这孙子真是可爱!”
朱卓熙以为容月认得他:“容姑娘认得老朽?”
容月愕然,随即笑语:“以前不认得,现在不是认得了吗?朱伯伯叫朱卓熙,您的大孙子叫朱文锦。朱伯伯,我记下了,以后再见,一定会认得。”
朱卓熙这才明白,人家小姑娘并不认得他。看来,他是成了真正的隐士,已经没人认得他朱卓熙了。他有些尴尬地说道:“刚才多得容姑娘相救!不然,老朽和大孙子今天可就难逃一劫了。”
朱卓熙刚才虽然因为孙子而惊慌失措,但也看明白了,容月是如何救下自己这大孙子的。若非这姑娘身手了得,如惊鸿掠影,又见义勇为,他刚才当真扑了上去,只怕爷孙俩都得丧身于马蹄之下。
刚刚赶过来时,他也认出了太子殿下李雍。他虽然已经不在朝堂上为官已久,但对于太子李雍,他是认得的。若是被太子殿下的马踩死了,那就是白白被踩死,冤诉无门。
朱卓熙也万万没想到,今日带着大孙子出个街而已,也能巧巧地遇到太子李雍率三千精骑赶着去镇南王府,竟然差点让他的大孙子死于马蹄之下。
那太子殿下明明看到了他的大孙子呆站于街中,却一点也没有勒马停下或让开的意思,倘若不是这位容姑娘相救,他和他的大孙子必定要血溅当场,死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