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善长觉得自己一片痴心,全都白使了。在朱家军这个团队里,他算是最照顾下面人的了。尤其是这些文臣,还不都是他在庇护着。

结果上一次一个韩秀娘的案子,差点把他牵扯进去,还因此得罪了马王妃。

如今又因为俸禄,直接闹到了上位这里,把他的老脸都丢光了。

李善长很清楚,身在官场,尤其是在乎面子,自己这个左相本就不稳妥,如果再压不住下面的人,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拿几个人开刀!

“你们不满俸禄,总要说出个道理吧!是眼馋赵宋的厚禄吗?你们可要想清楚了,如今已经是重开兴衰,再造华夏,还要比照宋朝,你们也想再来一次靖康耻?再来一次崖山蹈海吗?”

李善长说话像刀子似的,又准又狠,专门往致命的地方捅,弄得大半官员都不敢回话了。

沉默了好一阵子,倒是杨元杲站了出来,他先是冲朱元璋施礼,随后对李善长道:“李相,我们哪敢奢望和赵宋一样……只是譬如一个官员,总有些避不开的花销,比如说出门要有个马车,或者轿子,要有管家厨娘,地方官还有师爷,如果在应天,就要有住处……着实是不能比照普通人,李相你也久在官场,知道这些事情,这,这点俸禄着实不够啊!”

李善长黑着老脸,冷笑道:“什么不够?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要是贪官,再多的钱都不够,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若是清廉自守的官员,这些钱足够养家活口!当官为什么要坐轿子?安步当车不好吗?还要管家厨娘,家里没有婆娘吗?至于请师爷,这就更是无稽之谈!如果什么都不懂,必须要师爷帮忙处理,那干脆让师爷当官就是了!”

老李不愧是小吏出身,这些说辞哪里能骗得过他?

加上他现在急于在朱元璋面前洗白,因此半点客气都没有。

“天下间最不缺的就是当官的人,我也提醒你们一句,现在各项开支那么大,共体时艰,同舟共济,还没干多少事,就急着要钱!这算什么?对得起你们读的书吗?”

众人再度无言,虽然他们不服气,但是李善长的大帽子着实吓人,毕竟还有朱元璋盯着,老李也就是瞎咋呼,朱元璋要是闹了,那可是要死人的。

一阵长久的沉默,在这群人当中,陶安突然向前迈了一步。身为一个渡江之后投靠朱元璋的宿儒,陶安和李善长不算同一路人,自然和张希孟也不是很亲密。又是一把年纪,站出来说话,还是恰当的。

“李相,我等固然都是读书人,可诗词歌赋,不当饭吃。大家伙十年寒窗,苦读书,就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这是老百姓都明白的理儿。如今大家伙一心尽忠,替上位做事,鞍前马后,不辞辛劳。结果只有这点俸禄,着实,着实说不过去啊!”

李善长冷哼道:“怎么?陶尚书,你能领九百石禄米,还有三百贯宝钞,这还不够用?寻常人家几年也挣不来这么多钱?”

陶安咬了咬,所幸豁出去了,“李相,你也是文人,你该知道文人花销有多大?且不说别的,光是文房四宝,一刀好纸,一块徽墨,还有家具摆设,瓷器字画,这都要花钱吧?你,你怎么能把读书人和那些寻常百姓放在一起?着实是斯文扫地,失了体统啊!”

此话出口之后,陶安就感到了一双锐利的目光,直刺过来。

老头微微一愣,艰难扭头,发现正是朱元璋在怒视着他,吓得陶安浑身颤抖。

坏事了!

陶安连忙躬身,向朱元璋赔罪,“上位,老臣,老臣不是那个意思,老臣,老臣糊涂!”他直接跪下了,瑟瑟发抖。

其他官员看到这一幕,也是低垂着脑袋,不敢言语。

陶安的话其实已经把官员们不满俸禄的实质给说了出来。

前面讲的那些道理,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是归根到底,身为官员,乃是士大夫的一员。如何体现士大夫的不同啊?

首先住的就要明亮宽敞,青砖瓦舍,家具也要红木的吧!还有字画瓷器,要把家点缀起来。幸好老朱把青楼给封了,不然还要请几个歌女在家,红袖添香,诗酒风流,这才是士大夫的境界。

俸禄高低是一回事,拿穷棒子和士大夫比,本身就是侮辱……这就好比说丹麦四个小时就投降了,为啥还要乳法啊?怎么不乳丹?问题是把丹麦和法国放在一起,那就是对人家法国的冒犯了好不?

事情就是这样,张希孟文章写得再好,把兴衰解释得多么掷地有声,那也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便是在朱家军内部,一样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什么叫以民为本,什么叫民心即天意,什么叫上下同心同德……在他们看来,这还是只主张罢了。

在实际上,他们还要维持士大夫的超然地位。

士人还需要关心衣食住行吗?

君王养士,识相的就跟赵宋皇帝一样,乖乖高官厚禄,好好奉养士人,要不就像是元廷这样也行,准许士大夫想办法捞钱,把乡村交给缙绅地主,那样的话,我们也可以不在乎这点俸禄。

总不能希望我们老老实实干活,兢兢业业尽忠,结果只拿比穷棒子多几倍的俸禄,区分不开多大差别,不能吧?

这么想,就是对士人亵渎!

陶安的确是老了,一时情急,把实话说出来了。

“陶先生,你读书很多,学问笃实,自从投靠咱,受了不少苦,也做了不少事情,咱都是看在眼里的,咱要多谢先生不弃,看得起咱啊!”

朱元璋的声音低缓,一个字,一个字,准确送到了陶安的耳朵里。

老头这把年纪,如何听不明白!

自己这一次是真的栽了。

“老臣,老臣糊涂,请上位降罪!”

朱元璋注视着他,良久笑了,“谈不上获罪,道不同而已……给陶先生准备二百两银子,请他回乡养老吧!”

在这一刹那,陶安仿佛老了十岁,身体肉眼可见佝偻,尤其是脊背,瞬间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抽空了。

朱家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完全超出了简单的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在这么多起义军之中,像天完和韩宋这种,能弄出一套官制,喊出恢复大宋江山的,已经是凤毛麟角,傲视天下了。

但是仔细看他们内部的结构,还是东施效颦,乱糟糟一团,刘福通杀杜遵道,陈友谅反噬倪文俊……说白了,也就是个梁山泊的水准,稍微有点见识的都该清楚,能走到最后,一统天下的,必定是朱元璋。

而且朱家军展示出来的格局气度,已经大大超出了众人的想象,如果不出意外,这必定是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能开创盛世,重塑乾坤,必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结果就因为一个俸禄的事情,闹得丢官罢职,把老脸都不要了。

着实太亏了!

陶安啊,你可以回去琴棋书画,诗酒风流了。

你可以去享受士大夫的待遇了,但是对不起,我们朱家军容不下你了。

陶安艰难从地上爬起来,摇摇晃晃,一步一步向前走,留给众人一个凄凉惨淡的背影,众人看在眼里,无不心惊肉跳。

包括陶安的老友李习,也包括刚刚站出来说话的杨元杲,几乎每个人都五味杂陈。

这点俸禄虽然不算多,但也能过得下去,而且既然身为官吏,就不大可能饿死,为了这事跟上位争执,得罪李善长,根本不值得。

借陶安的一顶乌纱帽,有关俸禄的这场争端,看似就结束了。李善长虽然前期有点丢人,但是上位出手,帮着他找回了颜面,大获全胜。

李善长满心欢喜,看起来自己还要紧跟着上位才是,百官之师,不如上位宠臣啊!

你瞧瞧张希孟,这些年过得多舒服,自己何必那么累呢?

李善长是想通了,决定再来一次君子豹变。

可是老李没有料到,就在这次事情结束的第二天,张希孟专门上书,重提百官俸禄的问题。

这下子可杀得李善长措手不及,明明都结束了,你还添什么乱?

横生枝节,你要干什么?

李善长别提多埋怨张希孟了。

但是很可惜,以张希孟的地位,重提此事,朱元璋那边都没法无视,只能重新召集百官,再度讨论俸禄的问题。

“张先生,你有什么高论,就说出来吧!”

张希孟冲着老朱施礼,又对着其他人一笑。

“我先说一点,像宋朝那种,掏空国库,压榨百姓,拿着民脂民膏,奉养士人的败家行为,我是绝对不赞同的,也不可能出现在主公的治下,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但是也有一些事情,我想说一说。”

“这第一条,官员多是通过考试而来,自然是要很会读书才行,放在同龄人中间,也是个中翘楚,人中龙凤。我觉得既然如此,是不是在俸禄上也该有体现?比如李相拟定的,一个九品官,大约是普通百姓年入的两到三倍,这个差别是不是合理的?”

“主公欲君临天下,必须囊括天下英才,礼遇人才,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是那句话,要允许有一些差距的存在。”

“再有,十年寒窗苦读,也是有不少花费的,而且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法下地干活,还要家中供养。百姓愿意如此,也是觉得有利可图,能够光宗耀祖。毕竟不管怎么说,读书总是有价值的,该鼓励百姓,热心向学才是!”

“只不过这事情又引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兴学的问题,要让大多数的平民子弟读到书,能够通过努力,跻身官场,不然官位只是留给士大夫之家,穷苦人没有出路,也就不愿意读书了。主公的俸禄依旧成了养士的银钱,这就违背了初衷。当然了,如何兴学,这也是一件大事,应该由礼部拿出方案才是。”

这时候杨元杲急忙站出来,躬身道:“张相所言极是,礼部责无旁贷,必定在近日拿出方略,上呈中书。”

杨元杲一心挽回失误,故此显得十分热忱。

张希孟又笑道:“从兴学又说到了另一件事……前面在应天举办科举,我们一次录取了几百人。其实这就是要扩大官吏队伍。所谓的师爷、幕僚,这种东西要不得。如果各级衙门着实缺少娴熟的人手,可以安排正式的职位。师爷幕僚,不在官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谁请了一个和尚当师爷,是不是遇到了事情,还要请菩萨保佑?求龙王降雨?这还是牧守一方的官员吗?”

“所以像什么幕僚的开支,还有些迎来送往,人情往份,这里面大有藏掖!过年过节,婚丧喜庆,同僚之间,送一包茶叶,提一盒点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不能算过分。”

说到这里,张希孟顿了顿,才继续道:“但是有人真金白银,大肆送礼,为了欢迎上官,一顿饭吃上百两银子,这肯定不行!所以职田,职钱这些东西,也不用想了。”

“但是考虑到一些官吏确实居住困难,还有一些官位高,年纪大,事情多,也要考虑配属一些随从,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参考百姓的平均收入,考虑到地方花销开支……官员俸禄在百姓平均收入的两倍到五倍之间,既不会太过穷酸,活不下去,但也不至于高不可攀,举天下财力,尚且不能奉养官吏。”

“另外还有一件事,就是随着战事进展,天灾人祸,粮食价格不免波动,每隔两三年,还要检讨一次俸禄高低,做出调整。不能一下子定死,以后再也不许改了。”

张希孟笑道:“主公,李相,这就是我的一些愚见,还请主公决断。”

所有官吏,此刻看向张希孟的目光,都炽热起来。

本来大家伙都要认命了,现在有张希孟的这番话,总算起死回生了,张相啊,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啊!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