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沿路各军将士与松山堡内民众的欢呼声中,张诚跟随在蓟辽总督洪承畴身后,步入松山南面的建武门。

只有辽东巡抚邱民仰与总监军张若麒二人,陪在他与吴三桂身边一同入城,而如兵宪张斗、察院姚恭等诸官,都只能随在张诚等人的身后。

就更别说陈九皋、王朴等一干武将,别管你是哪一镇的总兵大将,在这些个文官面前其实连个屁都算不上。

且不说总督、巡抚这等正儿八经的朝廷疆臣,连兵宪、察院、监道都不会正眼看他们,就说那些通判、粮道、监纪同知等官,在他们跟前也都是自觉高其一等。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些例外的事情存在,就如张诚在他们面前便不会如此,这当然是因为他握有强军在手,更是军功昭着,无论宫里还是朝堂都有后台。

再者,作为一个时空错乱的穿越者,张诚在骨子里就没有对文官的恐惧心理,因为他不是这个世界里土生土长的武人,既不明白以文制武的可怕之处,也未曾见识过文官的可怕程度。

张诚之所以仍然对一干文官表现出十分的尊重,一是因为入乡随俗的逢场作戏,二是为了掩藏自己的抱负,而最重要的第三点,则是为了拉拢那些底层的文人士子。

毕竟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人才对于一个武力集团的重要性,更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虽然,不排除那些不识字的大兵,就不会成为一个好将军的可能,但即使他们在实战之中锻炼成才,其未来的成就也极其有限。

张诚想要的是能够与他齐头并进的伙伴,而不是知晓的打杀的纯粹武将,当然对于这样的忠诚将领,他其实也并不反感,恰恰是有这样的武将存在,才能保证他的根基稳如泰山。

但除此之外,张诚更需要有人能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整理案牍文书,为他治理地方民政事务,为他统管钱粮军资等诸般杂事。

所以,他才在军中、在治下极力推行识字班,尤其是在军中更规定甲长以上军职,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为的就是培养忠诚于自己的人才,能文能武的人才。

但就算他们识得千字,甚至识得了数千字,但能够真正开窍,能够进而掌握治理天下方法窍门者,仍然是少之又少。

而张诚却又等不得他们慢慢成长,因此他才需要尽力去拉拢这个时代的文人士子,尤其是那些处于底层的落寞文人士子。

他们既有真才实学,又与这个时代的上层建筑毫无瓜葛,且个个都有着想通过学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奢望。

张诚正是想要通过拉拢他们,来逐渐壮大自己的根基和班底,最终再利用他们取代居于上位,却又尸位素餐的那些高官显族。

他想以此来完成社会改造,为新帝国更新气象,用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贵族阶层,来带动帝国走向新的辉煌。

当然,对于那些拥有强大既得利益的顽固派,张诚并不是要一棒子全部打倒,他会拉拢一批识相的,打倒一批顽固的,震慑一批观望的。

如此便足矣使自己未来的脚步,有如快马加鞭,顺利完成胸中的一腔抱负!

…………

其实,张诚在心中也是知道,这种方法并不能彻底完成真正的社会结构调整,数百年、甚至百多年后,又将会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团,而社会阶层也会随之再次固化。

张诚对于这一切自然也是十分清楚,但纵观古今各个朝代更替的历史,除了一如既往的尸横遍野,百姓流离失所之外,又有哪一次最后不是那些世家大族得利?

毕竟在这个皇权不下乡的世界里,普通百姓眼中只能看得到地方士绅,所以历史上的诸多成功者,也正是因为团结了广大的底层士绅,才得以取得最后的辉煌。

无一例外,张诚也选择了这个成功的捷径,他之所以如此抉择,倒并不是因为惧怕乡绅氏族的力量,而是要团结底层士绅来打倒上层士绅。

借此,来为帝国注入新鲜血液,改变帝国已经僵化的政治体制,为这个迟暮的帝国打上一剂强心针,使之成为具有冒险与扩张精神的强盛帝国。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还不具备进行整个社会阶层改造的条件,如果强行照搬后世那种社会改造形式的话。

先不说这样子做起来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单就说因此而引发的社会变革,必然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朝代更替,也将使得普通百姓无所适从,而引起极大的社会动乱。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社会变革,在掌控底层话语权的士绅抵制之下,必将引起极大的社会恐慌,进而在大士绅阶层的全力反击中,宣告失败。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的后来者,张诚清楚地知道什么叫作“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他不会生搬硬套后世那些社会改造的方法与方式,因为那与这个还不具备彻底变革的社会基础。

任何社会变革的方式并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之分,只有与当前社会进程是否相一致的问题,只要是与当前社会相匹配的变革方式,那就是最正确的。

张诚就十分坚定地认为,在现今这一历史时期,仍然未能摆脱士绅阶层对于底层民众的影响,毕竟识字之人不多,朝廷政令在许多时候都要依靠士绅们来帮助传达,并带领地方百姓完成。

久而久之,便即形成一个个地方上的“土皇帝”,他们几乎完全把控了地方上的一切资源,甚至连朝廷委派的县令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其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就因为前代元朝对基础行政的管理十分粗放,地方上存在着各种利益小团体,致使中央的命令很难下达到地方,朝廷政令执行的难度极高。

所以他就对于县以下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调整,他以一百户为一个统计单位,称作“里”,又将其中每十户编成一个“甲”,并从中选出一户充为“甲首”,作为这十户的管理者。

接着再从中选出一名“里长”,负责管理下面的十个“甲首”,这个里长便直接向县衙负责,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代表朝廷征缴税粮,派发劳役,再有审断民间是非官司。

朱元璋设计的这个制度最关键部分,就是无论“甲首”还是“里长”,既不是朝廷官府指派,也不是从基层直接选出,而是实行的轮换制。

就是在这一百户人家之中,按照其需要向朝廷交纳丁粮多寡先行排出次序,由其中排在前十名的人家轮流来担任“里长”,每户的任期为一年,“管摄一里之事”。

而在每甲中也是依据需交纳丁粮多寡,选出一人担任“甲首”,他们的任期也是一年。

在此前,催交税赋等庶务都是由当地的富户、乡绅们来完成,这样就容易使某一个家族在地方上做大做强,从而产生地方“土皇帝”。

但现在朱元璋设计的这个里甲制,则是实行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方式,十名丁粮多者都有机会掌握这个权力,小小的一里可谓是“诸侯蜂起”,自然就可以避免一家独大,最终尾大不掉。

这就好比是切蛋糕一般,原来“刀”始终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大家就都得听他的,他的权力自然最大,久而久之,大家都习以为常,自然就会绝对听命于他。

可现在的情况则是好几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刀,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上去切一下,那么原来专门负责切蛋糕的那个人的权威,自然是大不如前。

而且,互相竞争自然会引出互相监督,互相限制的情况发生,所以就极大地避免了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

这个制度的精髓在于,将朝廷官府的权利让渡给基层里甲的同时,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进而保证权力不会一直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招看似让基层治理上更分散,但实际上却因为“群龙无首”的情况,进一步削弱了基层士绅们对中央的力量,反而增强了中央朝廷的权威。

其实,所谓的“皇权不下乡”,并不是说皇权管不到最底层的百姓,而是说皇权有没有必要管到最下面的一层,或者说值不值得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去做这件事。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把皇权彻底延伸到社会底层的每一个角落,势必会产生极其巨大的管理成本,以大明这种体量的国家为例,作为主政者就必须要考虑一个“成本和收益”的问题。

再者而言,代表皇帝来实施朝廷官府权力的官吏,难免会与地方势力产生某种勾连,从而形成对抗中央朝廷的利益集团。

所以,“皇权不下乡”这个问题,不能简单以“下乡”或者“不下乡”而论。

它实际上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它探讨的是中央让渡给了地方多少自治权。

在这一点上,历朝历代的程度都各有不同,让渡少的如秦朝,会使中央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基层也在皇权的威势下疲于奔命;而让渡多的如汉朝,则容易使地方坐大,形成对抗皇权的利益集团。

按照目前大明的制度形式,其实还是很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进程的,只不过随着阶层的固化,既得利益集团逐渐开始掌控地方,这种情况在王朝末世尤其明显。

张诚所想的就是将现在的利益集团打掉,利用新生的勋贵集团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从而使王朝得以延续。

并为这个王朝注入冒险与扩张精神,使之能够保持与世界的接触,在历史的洪流中走出不一样的天地,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佼佼者。

至于这个王朝的未来会否成为世界一哥,却并不是他现在所能想像出来的事情!

…………

周围的人们纷纷议论起来,走在总督洪承畴身后的是哪位将军,竟然能劳动邱抚台亲自陪同。

他们对于吴三桂自然较为熟识,很快便有人认了出来,纷纷议论道:“看,是宁远吴将军,那可是咱祖大帅的外甥,是洪总督的学生……”

“那边的是哪一位总兵,看上去似乎比吴将军还年少英俊些……”

“听说宣府军屡建奇功,先是杀了鞑子豫亲王多铎,前时又杀退鞑子解了锦州之围,那个莫非是宣府总兵官不成?”

“对,定是宣府张总兵无疑,听说这位张大帅前些年就杀过鞑子,就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

“是嘞……是嘞……就是玛瞻跟岳托这两个鞑子,也是被宣府张大帅给杀死的,了不得……真了不得嘞……”

“这么说……岂不是比咱们祖大帅还要厉害了……才这么点岁数……就有如此大功……我滴乖乖啊……”

听着周围人群中传来的议论之声,吴三桂初时还不以为意,可越听就越觉得不是滋味,不由暗恨自己为何要在来时的路上遇到张诚这厮。

众人进了建武门后一路前行,很快就来到松山堡内靠北面的总督行辕所在,这里处处挂红结彩,一派喜庆的气氛。

行辕大堂内已经摆好了香炉、案台诸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正陪着另一位公公,坐在左侧太师椅中闲聊品茶。

张诚跟随在总督洪承畴身后,他悄悄抬眼向上望去,只见那位方正化公公与王承恩一般,都是面白无须,可能是保养得好的原因,竟看不出其年岁几何?

不过,估摸着应是在四十岁上下的年岁,方正化的脸型略显圆润,透着一脸的红光,气色很是不错,坐在那里倒是透出几分儒雅。

随着诸官众将纷纷进入大堂内,王承恩便对方正化说道:“人已到齐,方公公可以宣读圣旨了。”

方正化似乎对王承恩十分尊敬,他略表谦逊地笑着道:“有王公在此,怎能轮到咱家宣读圣旨,还请王公开贵口宣旨才是。”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胡血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