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十连章爆更!三万多字,木子做到了,大家的支持呢?来点订阅吧!

大牛兄弟从洮州回来了。

他们带回来的消息,也风一样的传遍了灞上。原本朝廷已经派人过来传过公文,但大家对那些却并没那么大反应。

可大牛兄弟一回来,却不一样了。

尤其是大牛兄弟带回来的消息,跟朝廷传的告示并不一样。

朝廷的告示里宣称,上次募集去陇右打仗的新兵,如今都被朝廷选为府兵,并且就驻于陇右各州。府兵们将在当地授地,每丁百亩实授。另外他们的家眷前往,也将按均田令授田,每丁百亩实授,中男授田五十亩。前往的,每户还给安家费五千钱。

但大牛兄弟回来,带来的却是不同的内容。

大牛带来了张三郎的亲笔信,由白鹿书院的先生们读给大家听。

在洮州当府兵的灞上子弟,每人实授三百亩地。而这些府兵的家眷前往,每丁男授一百亩,中男五十亩,妇人也授五十亩,连三岁以上的孩童不论男女都授二十亩,全部是实授。另外,所有新迁去的百姓,三年税租庸,第四年第五年也只收一半。

两边的内容不相符,大家一时不知道该听谁的。

“当然是听三郎的,三郎什么时候骗过大家?请大家做工,说多少工钱就是多少,甚至还给额外的奖励。平时大家谁家里有个急事,难事,找到张三郎,什么时候推脱过?我更信三郎,三郎现在是洮州的刺史兼都督呢,洮州所有事都是三郎说的算的。他说一个府兵分三百亩,那肯定就有三百亩。说家眷去一个男丁一百亩,那肯定就有一百亩,绝不会打折的。”

一个张家沟的汉子大声的说道。

“是啊,我也信三郎。还是去洮州好啊,一府兵分三百亩地,一个家眷丁男也分一百亩,都是实授不说,还有一半是永业田呢。”

一个儿子正好上次跟张超去了洮州的村民高兴的说道。几百亩地啊,他刚才简单的算了下,他家要是迁过去,能分六百多亩地,他有些不敢相信,找了书院的先生算了下,他算错了,实际上应当是七百二十亩。

七百二十亩啊,他家现在灞上,总共才二十亩地,还是上次授田分的,二十亩全是口分田,一亩永业也没有。幸好是靠着给张家做工,收入还不错。要不然,一大家子,靠二十亩根本不够过日子,以前他们家里空闲时,得上山砍柴烧炭,得去给附近的地主家做工,各种苦活累活,还总不稳定,也勉强难混个温饱。

若是家里有了七百二十亩地,这日子得过的多红火舒心啊。何况还有一半是永业田,这是可以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的。

虽然洮州在边关,但他们也不是那么太在意。灞上宁民县的许多人,其实都是很早前从陇右迁来的。

现在再迁回去,也不是大事,关键是有田有地。

何况洮州还有张三郎呢,担忧什么。

不过也有一些人不太舍得离开灞上,若是半年前他们肯定不会犹豫,但现在日子过好了啊。家里有些地,空闲时还可以给张家做工,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在张家作工,做工赚的钱粮,比种地还多多了。

算下来,在灞上如今生活很不错了,温饱是不用愁了的。再有一个,张家沟还有一家书院呢,孩子能在这里读书。去了洮州,以后还有工做吗,孩子还有免费的书读吗?

张家沟如今这么的热闹,繁华的如同一个大市镇。不少的百姓,真的觉得日子很红火有奔头,温饱不愁的生活他们已经非常满足了,孩子还有机会读书,他们还奢求什么呢?

有些人把这些问题问了出来。

“我们到了洮州,孩子还有机会读书吗?”

崔莺莺和老爹站在学校的门口,接受大家的询问。

“大家希望孩子有机会读书,这是好事。三郎给我的信里说过了,他已经在那边筹建一所书院,书院会比白鹿书院还大,能接收更多的学生。大家过去了,孩子一样有机会读书,而且一样的免收学费。另外,已经在白鹿书院读书的学生,大家也不用担心,可以转学去洮州,也可以继续留在这里上学,张家依然会照顾他们的,视他们如子侄,衣食宿都会包揽。”

崔莺莺这席话,让许多人又改变了主意,既然洮州也有书院,孩子也有机会读书,那去洮州也不错。

“去了洮州,真能分到那么多地吗?”

“这个你们可以问大牛二牛,他们是刚从洮州回来的。”崔莺莺道。

大牛站到前面来,还有点紧张。

二牛倒比他好些,大声的道,“洮州很好的,河流很多,好多平坦的地,有不少还是能够直接水浇的好地呢。但那边人很少,本来有几万人口的,但上次打仗,好多本来内附的羌人又叛归吐谷浑了,也有一些百姓被掳了,现在那里地广人稀。听三郎说,洮州城的土地若开垦起来,足有不下百十万亩,可是那里现在才不过几千户而已。我们去了,有的是土地!”

“那里危险吗,番人会经常打不过来吗?”

“放心吧,有三郎在洮州,有六个军府五千多府兵呢,番人没那个胆量。番人其实没那么厉害,上次我们跟三郎押着粮草,半路上遇到三千羌骑呢,结果三郎一招计谋,诱他们入城,结果就来了个关门打狗,直接全歼了他们!”

这个时候,崔莺莺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如果大家愿意迁去洮州的,张家愿意买下他们家的田产,甚至是房屋家具等带不走的东西,价格公道。而且,我们会负责组织车马,送大家去洮州。”

按朝廷的规矩,朝廷所授之田,只有永业田可以继承、售卖。口分田不得出售,也不能传给子孙,但也有特例,那就是如果家人去世家贫无钱安葬,可以售口分田办丧事,其二,就是从狭乡迁去宽乡,可以卖口分田。

从灞上迁到洮州,这就是从狭乡迁去宽乡,他们能卖掉口分田,到了宽乡,朝廷还会再授他们一分田。这也是为了鼓励百姓迁到边疆移民实边。

灞上的田,多是塬坡旱地。好的地能值四五贯,一般的值两三贯一亩。

百姓手里多是朝廷均田授的地,也主要是口分田。多数人家里只有二三十亩地。

现在张家愿意买下他们的这些地,省的他们找买家出手,也省的被人趁机杀价,这是好事。再说破旧房子、宅基地,家里的家具甚至是树木等,这些张家都愿意买下。

这让很多人又去了几分后顾之忧。

不少人已经开始在张家登记报名了。

还有一些人家,则还在犹豫。不少人的儿子在洮州点了府兵,但家里还有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

“这也好办,已经成家的儿子就让他们分家,留在灞上,你们家原来的田地房屋这些都可以留给他。你可以带着老婆儿女一起去洮州,跟小儿子过。”管事给他们出主意。

崔莺莺甚至给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地便宜的卖给张家,张家再原价卖给他们留下的儿子,这样地转了一圈,又落到了自家儿子手上。而他们呢,去了洮州,又能分一回地。虽然这是挖朝廷墙角,但大家听了却都很高兴。

如果不这么转一圈,地是不能直接留给儿子的,因为那样还是朝廷的口分田。但转卖一圈后,地成了私田了。

反正灞上百姓的私田都少,并不会超过一百亩的上限。

崔莺莺不反对村民们把田留给自己的儿子,张家出钱收田,也是互惠互利的事情,百姓卖地拿了笔钱,去洮州过新生活。张家也趁机收下不少地,两好互利的事情。

最后,不少人还是打算不把鸡蛋都装一个篮子里。

留一两个儿子在灞上,这样灞上还有个根,洮州又开个枝。当然,也有些人在灞上过的一般,干脆就拼了,全家老少一起报名去洮州,把家里那一点点地也直接卖给张家了,连宅地、树木甚至是破房子旧家具全卖了。

能卖多少是多少,只留几个箱笼,然后带上衣服被褥走人。

崔莺莺马上安排人负责登记,又安排人负责去丈量土地、评估财产。

又请来衙门里的人和附近的族老乡望们,一起做为中介见证。

谈妥之后,就是签约立契。

最后,张家给大家开出庄票。

“这是为大家着想,路上带着许多钱帛也不方便,你们拿着这庄票就好,等到了洮州,那里也有张记钱庄,可以直接取钱。”

崔莺莺建议大家只拿些零钱,大部份则存到钱庄里开庄票。

钱庄会专门请护卫押运钱帛去洮州,这样一来,大家路上就方便也省心。

“青嫂子,你看下,你家一共二十亩地,估价是每亩四贯,共八十贯钱。另外旧窑洞两间,连带里面的炕灶以及旧家具等,估价是二十贯。你家还有桑树一百三十颗,枣树、榆树等,加起来算三十五贯钱,一共是一百三十五贯钱,你看对吗?”

赵四娘拿着一把算盘,坐在账本前,对村里一个寡妇道。他的柯青的妻子,丈夫半年前在河北战死,她带着一个孩子,现在小叔子在洮州当了府兵,公公婆婆和大哥嫂子们都要去洮州,她也打算过去。

家中里外全卖给张家,居然有一百三十五贯。

怪不得都说破家值万贯,平时日子过的紧巴,但真的全卖了,还卖出不少钱来了。不过大头还是那二十亩口分田,本来是不能卖的,丈夫死了,因是战死,她又是寡妇,朝廷才没收走田。

现在张家给的价格也相当真诚,没压价,甚至还多给了些,给了四千一亩地,算下来就有八十贯了。

青嫂子满脸的感激,张家这么的人家,并不欺负她们孤儿寡母,还这么照顾。

“谢谢四娘,谢谢十三娘,谢谢张家,好人家啊!”

“你看我给你开一百三十贯的庄票,然后五贯钱给你备一千钱的铜钱,再给你准备四贯钱的二十匹绢如何?以备路上需要,其它的就都存在钱庄里,你收着庄票,到时到洮州取钱就好。”

青嫂子有些担忧的道,“这么多钱换成庄票,万一我路上掉了,或者损毁了怎么办?”

“这个你放心,这些庄票都是记名的,别人就算拿到了也不能取走你的钱。而且你掉了坏了,也没关系,钱庄那边会有一个账本的,到时你人直接过去,出示你的户贴,核对你的身份,再核对你留下的密语,就可以重新开一张庄票,就能领取你的钱了。”

听到这里,青嫂子算是放心了。一百多贯钱啊,这可是以后抚养一对儿女长大的钱。

灞上一时间相当的热闹。

当初随张超去陇上的有三千少年,其中有一百多战死。还有一千多是分在了其它几个州为府兵,在洮州的只有一千五。

在其它州的府兵并没有在洮州的待遇那么好,他们授田是一百亩,而洮州是三百亩,家眷的待遇也不同。

许多人于是觉得不服气,可一打听,这事还不能怪张家,毕竟张家确实给的待遇好,是其它州给的一般。

好多人于是想去洮州。

还有一些,家里没有子弟在洮州当府兵,可他们也想去。

“想去洮州的都行,到了那里,也一样分田授地,能享受到与府兵家眷一样的待遇。”崔莺莺知道丈夫在洮州需要人口,于是直接答应了下来。

反正朝廷并不禁止百姓移民,尤其是如从灞上这样的关中密集人口的地方,迁移去边关地广人稀之处,朝廷反而是十分支持的。

郑管事有些无奈的找到崔莺莺。

本来就因为走了三千学徒,几个工坊都大受影响。现在三千学徒一个也回不来,这边灞上乡民又要大举迁往洮州,工坊里又要大减员。

“这不是什么大事,我们工坊待遇这么好,走了人,还可以马上从其它地方招募学徒过来补充。”

虽然一下子少掉大量的工匠、学徒,影响还是很大,但崔莺莺也无法兼顾。只能让工坊先减少产量,等招募到人手后,再慢慢恢复了。

还欠九章!(未完待续。)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奇门宝鉴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