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晚,陆音也做梦了。
她梦到楚明珠溺水。
楚明珠,静和公主的女儿,人称珠儿,小郡主。
在陆音的那个前世梦境中,关于珠儿的结局,是溺水身亡的。
如今她又做这样的梦境,是什么寓意?
很快陆音就理出头绪来,因为梦境中的一切太过真实,关于小郡主的落水日期和地点都清清楚楚,这不是让她去救人么?
只要她救了珠儿的命,晋安侯和静和公主都欠了她一个人情,如此一来,三皇子的助力不就有了?
但这个梦是真是假,还得等到五月初五重阳节才知道了。
没错,梦里珠儿溺水的日期就是五月初五。
陆音隐隐觉得这一切可能是冥冥之中天注定,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错,才让她救不成晋安侯,所以命运安排她去救珠儿,让梦境中的一切回归正轨。
一定是这样。
陆音莫名的坚信着。
但她没有把这个梦境告诉三皇子,还没有成真的事情,说出来万一不灵了就得不偿失。
关于三皇子对她的感情,陆音有时候也说不准。
如今她什么都没有,没有晋安侯的支持,也没有什么像样光环和名声,三皇子却愿意娶她,按理说这应该是爱才对,但她却隐约感觉那不是爱。
若不爱,三皇子又对她很好。
很矛盾。
让人费解。
陆音很烦躁,这种捉摸不定的感觉给不了她安全感,她必须让晋安侯成为自己的助力,才能让她有足够底气和安全感,从而爬得更高。
五月初五,一切就等五月初五。
跟陆音担忧的问题不同,三皇子如今满心琢磨皇上的心思呢。
因为上次锻炼的事情过后,父皇特地召见他,让他把身体养好,然后跟其他皇子一样做点事情。
如今朝堂之上,太子和瑞王势力庞大,好差事自然都是他们的,但其他健康的皇子也在各自领域努力着。
三皇子从前身体不好,家中休养,一直不参与朝政,如今父皇突然要给他安排差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君心难测,哪怕这个人是他父皇,他一时间也猜不到他的打算。
是看中他的品格,想培养他吗?
三皇子不确定。
但不管怎么说,父皇希望他身体赶快好起来,这是好事,他要合理安排一下,让自己在外人面前‘好’起来,然后顺理成章接管差事。
隔日林幻和楚胤就出发前往秋山。
施大师仿佛是猜到他们会来一样,表情一点也不意外。
楚胤大婚的事情,施大师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出家之人,自然不会像别人一样去吃宴席。
一番拜见后,两人在施大师跟前的蒲团上坐下。
“师父,徒儿此番过来,是为内子之事……”楚胤语气恭敬,斟酌着怎么往下说。
施大师却道:“阿弥陀佛,老衲早有此卦,早知今日。”
林幻:“大师既算到我会来,还请大师给小女子指点迷津。”
这一次,施大师不再说什么天机不可泄露了。
一炷香后。
二人走出观音庙。
林幻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施大师说,她确实可以决定去留,但需得到有缘人支持,也就是说,如果有缘人不支持,她就得回去,因为那是她的命数。
换句话说,如果最终她决定留下,而有缘人不同意,那还是以有缘分的意见为准。
至于有缘人是谁,施大师也不知道。
关于先前那个上上签指明的三生劫,施大师还是无法解。
毕竟一个人再厉害,也只能解答关于这个世界的事情,超出这个时空的事情,施大师也看不透,谁都看不透。
但林幻也没有很纠结那个三生劫,按照字面理解,以及她自己的理解,她觉得第一劫就在二十一世纪,然后穿到这里就是第二劫,半年之后那个契机出现,她的去留又是一个劫难,刚好灵验这个三生劫了。
她的意愿是留在楚胤,至于那个有缘人,除非跟她有仇,否则为何不尊重她的意愿?
倘若有仇,就无法与“有缘”二字挂钩。
这无冤无仇,还是有缘人,必然尊重她意愿的。
林幻想得很通透,自个都领悟出一番道理来。
楚胤却没有像林幻一样轻松自在。
在出来之前,师父还留他特地嘱咐了一句话。
师父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让他日后行事谨慎。
楚胤就知道师父必然算出了他的心魔。
没错,楚胤有心魔,他曾想过,若他日出现了那个有缘之人,他除之,如此她就会永远留在他身边。
可昨晚她梦呓,他知她对那个世界有留念,过后听她描述那个世界一切,那是一个人人都追求的时代,他深知不能为一己之私,夺她自由。
但要他潇洒放手,又谈何容易?
是去是留,都是心魔。
到时,他能否客观看待?
楚胤不知,亦不敢保证。
看着林幻轻松写意的表情,楚胤把真实情绪收敛心底,牵起她的手,朝她微微一笑:“走吧。”
二人慢慢走下台阶。
楚胤扶着林幻上了马车之后,自己也要跟着上去,清风却疾步过来。
“侯爷,八百里加急。”
楚胤接过书信一看,神色瞬间凛然下来。
林幻见他表情凝肃,不由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楚胤也没有隐瞒,把书信递给她,随即吩咐道:“快马加鞭回晋京城。”
这份八百里加急是从使者手中备份出来,皇上想必也收到消息,必然要召见群臣。
林幻看了书信后,脑中就一个念头:瑞王完了。
当初通州流民一事,是楚胤提出合理解决办法,原该是他去解决,依照他的办法,必然能妥善安置流民,避免流民成贼寇。
后来瑞王为了抢功,皇上又为了制衡太子,让瑞王顶替楚胤去平定流民。
这么久了,每次通州来报,都是报喜不报忧,以至于大家都以为瑞王平定流民指日可待。
谁曾想,瑞王的人马阳奉阴违,到了通州一带后,并未遵从晋安侯意见安抚流民,而是以暴制暴,杀一儆百。
这招最开始有用,但随着民愤起,流民逐渐团结起来反抗,瑞王的人一面抵抗,一面谎报军情,以至于到如今,流民百万成贼寇,挡无可挡,通州城里,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瑞王罪孽深重!
此时皇宫,皇上盛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