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空了很多岗位
“可能会多开一次科举,说起来你们两人这次都在这里,恐怕参加不了。”
“会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鲁地那边才子有多少人会参加他们考试极其厉害,前两年就是因为鲁地的才子过多,考试难度一再上升。”
“考试标准也被他们拉高了很多,我听到很多学子都在抱怨呢,鲁地的才子竞争力更强一些,许多京城这边的才子都比不上。”
这已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秘密了,甚至于都不算秘密。
包括人缘不怎么好的周琛都听说过此事。
周琛都很庆幸庆幸自己不用科举,不然他肯定考不过这些人的。
可不要小看了科举的难度,光靠背书是绝对不行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说他是后世来的,对很多事情有一定的了解,那也比不上那些正经学子厉害。
不过嘛,周琛觉得这一次空缺的人实在太多,朝廷要是拿不出这么多备选出来必然是再开一次科举选拔人才。
这对那些学者来说是好事,他们又多一次考试机会。
每年能考上的人不多,有大批学子都在外等着再次开科举呢。
不过朝廷养不起那么多人,而这些学子想要都容纳进去,那可是一大笔开支。
既然让人家当官了,不可能不给人工钱银子吧。
养了他们,他们的家人不得考虑一下啊,要看他们的俸禄能不能养起一家人。
所以嘛,朝廷每年收入的学子名额都是有限的,这是皇上和朝中大臣定下来的名额。
就在周琛和裴珠泫还有杨小公子,他们在这里胡乱猜测着,又囫囵的过了几天朝廷你那边才开始有动作。
并不像周琛和裴珠泫,他们想的那样直接把此事公开。
而是皇上一封手书,让广平王回京。
周琛和裴珠泫还有杨小公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惊住了。
周琛说道:“难道皇上是要在广平王进京的途中把广平王养的那些士兵全都拿下吗?这样一来,广平王在路上他养的那些士兵也翻不起风浪,能最小程度降低损失。”
“一旦朝廷的军队和广平王的士兵打起来最受伤害的反而是周边的百姓,这一下可是会祸及很多人的,如果广平王不在这里,士兵没有主心骨。”
“确实能降低反叛军队的士气,能降低他们反抗的激烈程度,皇上这一招用的不错啊,直接让广平王回京,广平王现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呢。”
周琛忍不住感慨,皇上这一招确实很好。
因为广平王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有了皇上的诏书,广平王不可能不回去。
他要不回去,那就只能直接返了。
违背皇上的命令和谋反的罪名是一样的。
况且广平王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暴露,应该还没办法做到鱼死网破的程度,必然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的。
像谋反这个事情,如果能秘密进行,或许还有机会。
暴露了的谋反,成功的几率低到可怜。
自古以来能够真正造反成功的可没有几个。
现在天下太平普通百姓不会跟着那些反贼一起行动,没有普通百姓的力量,他养的那一点士兵随便一冲工作会溃散。
裴珠泫也觉得皇上这事儿确实办得很妙。
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于是裴珠泫也点了点头,说道:“就算广平王谋反,但这里也是皇上的领地,是皇上的百姓,他们如果受到谋反一事的波及,对普通百姓来说也是可能会家破人亡的。”
“普通百姓抵御危险的能力很弱,何况是这种兵祸,那些冰流子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比山贼还要强,好歹是训练过的士兵普通百姓应对起来束手无策。”
裴珠泫也知道皇上这么做的生意,所以才觉得朝中大臣这个计策确实不错。
如果失了理智,直接把此事广而宣之广平王这边不反也得反。
刀都已经架在他脖子上了,伸头是一刀缩头还是一刀,那必然是要拼死反抗的,甚至于这里上上下下的官员都会联合起来一块反抗。
普通百姓都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可能波及到他们呢。
这种王朝内部的打仗和外部打仗是不一样的。
和外敌入侵打仗是不一样的,和外部的敌人打仗不需要操心。
战后怎么安排普通百姓,但是王朝内部的打仗就需要操心过程中的死亡人数。
也要操心过后该怎么收拢,被战乱波及的百姓?人家好好的过日子,突然的天灾人祸中不可能让人家真到了家破人亡的地步。
就在周琛他们感慨皇上这神来一笔的时候,中年男人又派了心腹来找周琛他们。
这个时候广平王已经启程回京了。
一并召回的还有知府。
可以说这一下子此地两个最大的权贵全都被召集走了,周琛和裴珠泫他们的危险暂时解除。
能对他们造成危险的只有广平王和知府。
这两个人手中都有兵权,广平王有自己换样的士兵。
知府可以调动地方驻军。
周琛他们带来的人毕竟是没办法和这么大的势力对抗。
甚至于在那么多士兵的围攻中,他们想逃命都逃不掉,现在这二人都离开了,周琛他们那根紧绷的弦总算是松下来了。
虽然他们一直在劝说对方不要担心已经做了完全准备。
但这种事儿怎么可能真的完全呢?一旦有任何地方泄露或者是松懈,都有可能被敌人一网打尽。
那可是他们的命了,没办法用来赌赌输一次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嘛,哪怕周琛都在劝说裴珠泫和杨小公子,他们不用紧张,但周琛的心里也是很紧张的。
没办法像造反这种事情参与其中都有可能会没命。
更何况是周琛即将是要上任的县令,还和皇上关系非同一般。
任何谋反的人都不愿意见到他们,这样的人来到自己的地盘。
这和皇上亲自来他们的地盘没什么两样。
周琛代表着皇上的耳目,虽说朝中已经有流言蜚语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