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连孙老师都开始不满了,看来叶开对这种外交用语掌握的还是不太熟练啊。
别人叶开可以不理会,不管是那是实名认证的谢会啊还是钟会,也不管是作家华少还是西游学会的叶胜,甚至是比较捧自己场的作家莫问来了,叶开也可以不用给出明确答复。
毕竟这些人,估计也就是随口问一句的,问过了可能也没什么太大的反响,毕竟他们根本就不懂音乐好吧。
目前来说有互动的懂音乐的人,也就是谢会李蕊和刘保保,叶开并不重视他们,所以也没必要给他们好好解释这些事。
其他那些连个实名都没有的网友,叶开更是懒得理会。
唯有孙老师不同!
孙老师现在可是叶开的正牌女友,而且还是那种在直播间公开承认的,网民都知道的这种。
如果私下里孙老师问问,叶开有可能会认真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可能随便说几句就过去了。
但现在,孙老师是在线上提问的,叶开要是不好好回复,这让孙老师的面子往哪放?
再说了,你真不回复,以后还想不想牵牵小手更进一步了?
女朋友这种物种嘛,没理都还要闹几分的,这有理了不得上天了。
不过,也不能太直接的表明自己的立场,搞不好就会被网友攻击了。虽然叶开还年轻,不怕被人说,但是平白无故的谁愿意被人骂呢?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崇拜自己嘛。
其实关于普通话和粤语的区别以及优缺点,叶开并不太明白。
但是谁让叶开穿越了呢?
谁让叶开穿越来了后,精神力很强大呢?
普通话和粤语区别,叶开本来是不知道的。但是前世信息那么发达,总有相关的专家在网上或者各种节目中解说他们的区别,叶开多多少少也会被动了解一些。而叶开现在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好好回忆一下前世的了解到的碎片,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仔细想了想,好像前世有些讲诗词的电视节目中有讲到过?还有一个主持人好像也说过好几次?另外还有短视频也有不少人做过专业的分析?
好吧,这资料已经有了,现在就是需要叶开自己总结,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述说一遍给这个世界的网友们。
这怎么感觉跟写论文似的,各处都摘抄一点,汇总并总结分析,就成了自己的文章了!
仔细想了想,这些观点应该没什么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叶开在微博上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文字内容比较多的,还是适合发在微博上。不然的话,总是在别人的视频评论下讨论,也显得不太正式嘛。
“因为我前面发布了很多歌曲,这些歌曲的歌词有粤语的也有普通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语,因此现在很多网友在争论,到底是粤语歌曲好听还是国语歌曲好听,并让我做出一些自己的评判。
首先,我的观点是粤语歌曲和国语歌曲谁更好听,没有办法具体判断,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觉得好听他就好听。但是既然这些歌曲都存在,我们也没必要非得分出个高低,存在就是合理!
可能这样说,大家觉得我太不负责任。那么,我现在就很负责任的给大家科普一下国语和粤语的区别。
国语,其实应该是指一国官方语言。
普通话,其实应该是说各省通行之话。
由于后面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所以在现阶段,国语和普通话其实是一回事。
现代的普通话,大家都知道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进行确认的。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严格来说,再往上推的话,普通话的基础应该是以明代南京官话为基础的——对的,这个明朝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明朝,开局一个碗的那个明朝。
要知道,在明代初期,定都在南京,南京官话被推崇,因此当时心南京官话为官方语言。而在明朝的永乐大帝时期——就是那个天子守国门的那个永乐大帝,帝都北迁至现在的首都,并由此将明朝的官方语言带到北方,才形成了现在的北方语系。”
一口气打完这么多字,叶开也是手有点酸的。
想想看,这才多少字,叶开就受不了。那武侠小说可是动不动就几百万字呢,更不用说前世那个网络小说,千万字级别的也不在少数。叶开再次坚定了不会抄小说的决心。
想想看,前世那什么小说《零》,好家伙,作者写小说都写了十来年,还是日更万字那种,叶开好几次下定决心要看,最后都没看完。
看小说都坚持不下去,你还指望他抄小说?那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叶开一边休息,一边也了解一下网友们的反馈,万一网友们对叶开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叶开也好及时更正嘛。
就这好比那些大领导谈话或者是答记者问之类,他们说话都非常慢,因为他们都是在一边说一边思考,同时还要观察听众的表情,如果表情上分析可能会引起误会的话,就会随时更正接下来要说的话。
叶开前面说完,网友们又开始讨论了,不过没讨论几句,这话题就慢慢偏了。
大刀:“学到了学到了,原来普通话还有这说法。也就是,皖省人用方言说话,跟北方用人方言说话,应该沟通没什么问题呢。”
草鱼:“不懂就问,上面说的是南京官话吧,跟皖省有什么关系?”
张三:“你不知道南京是我们皖省的么?”
草鱼:“好家伙,南京不是苏省的么?别欺负我没文化。”
“都一样都一样,不要太过于纠结。”
语文课代表:“这些都不重要,我倒是对刚说的开局一个碗的故事很感兴趣!有懂的网友没,能不能科普一下?”
历史教授程进:“我觉得,这个开局一个碗,应该说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这是个牛人,从乞丐开始,最终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历史没有比他更牛的人了——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后面多少都有世家门阀支持呢。”
西游学会石达:“卧叉叉,历史上还有这么厉害的人物?我感觉他的生平要是写成故事,应该会很吸引人呢。”
西游学会叶胜:“历史书上有介绍啊,我看过的,没什么好看的,很枯燥。”
历史教授程进:“学历史嘛,枯燥是有点枯燥,但是好好学的话,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路人甲:“以史为镜,确实可以知兴替。但是要说历史很枯燥,程教授这个话我就不敢苟同了。其实,历史本来可以写得很好看!特别是明史,更是可以非常精彩!”
作家华少:“我没记错的话,史书说封建王朝绵延至明,专制程度已达空前,明史还有什么不一样的么?都是那样的吧?”
看到叶开的消息,最激动的就是程进教授了。
要知道,程进教授不仅研究历史,还在大学中给学生讲历史。但是平时讲的历史,总是感觉不够吸引学生,也就导致去听他课的学生越来越少!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教育,大学老师讲的课,很多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的。来选你课的学生越少,你的课就越少,你的收入也就越少!
而一个大学老师,课越少,自然而然的教学经验就越少,想拿学术研究成果的概率就越低。
所以,感觉叶开的消息是话中有话,程进教授就有点激动了!
要知道,叶开以前的言论,基本上说出来的都有点靠谱。也许,这次是一个改变明史教学的好机会?
历史教授程进想到这里,赶紧回复:“路人哥有什么新的发现?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叶开看到这实名认证的程进教授这么捧场,自然也是开始不要脸的吹起牛来了:“其实,明代历史非常有趣,我这里有大明的全部故事,只是内容有点多,等我以后有时间了讲给大家听。”
张三:“我就知道!上次那什么武侠故事,也说有时间再说。这次又说有故事,又是说有时间再说,你到底什么时候有时间?”
语文课代表:“表姐啊,咱叶哥老说没时间,是不是要跟你约会?不行的话,你先找个理由跟他吵一架分手几天?让叶哥将这些故事讲完了再复合?”
语文孙老师:“你小子绝对是欠收拾!”
过客:“可不能吵架分手啊。路人哥现在可是潜力股,好多女同胞们都盯着的呢!等路人哥故事讲完,那魅力可就更大了,到时候假分手搞不好就变成真分手!”
语文课代表:“那还是不要吵架了。回头真分手了,我这蹭流量的机会也会失去的。”
草鱼:“所以,课代表不是关系他表姐的幸福,而是关心自己的流量!”
语文孙老师:“看来你是太闲了,等会我再去给你买几本学习资料。”
语文课代表:。。。
作家莫问:“看来,天子守国门说的应该是给我们带来永乐大典和七下西洋故事的朱棣?不是说他迁都是因为他从北方造反,在南方不习惯才迁都的?”
路人甲:“永乐在历史上口碑还算可以的吧。迁都可是大工程,因为自己住不习惯所以迁都?这得有多任性,才能干出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其实,这也是其中一个小原因,但绝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草鱼:“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呢。这国家再富有,皇帝想做这种事情,大臣也不同意的吧?”
历史教授程进:“这个事我大致有点印象,应该是守边的朱棣带着边兵造反往南打,虽然最后造反成功,但也导致北方边境无力抵抗游牧民族进攻。最后朱棣不堪其扰才下大决心迁都北方,并多次亲征游牧民族!”
叶开看到这里,不由得给程教授点了个赞!
看看什么是专业?这才是专业!
任何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更不能道听途说!
不过看到大家都明朝这么不熟悉,叶开不由得又多说了几句:“说起来,我们大家都要感谢明朝,感谢朱元璋!就像前面说了,其他开国皇帝多少都有世家门阀的背景,只有朱皇帝才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也正因为他是从最底层走上来,更能明白底层民众的不容易,所以他才为底层民众开辟了更多的晋升的渠道!很多现在都还有沿用,比如说——高考!”
大刀:“好家伙,感觉这里有很多故事啊?高考跟这也有关系?不是说起源于科举么?”
路人甲:“科举科举,很多人可以走举的路子!明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得全民参与考试——而且是那种严防作弊的考试,可谓是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给最底层的民众一个机会。”
语文孙老师:“还别说,好像明之前的名人,多少都有点背景。只有明的很多人是真正起源于社会底层。”
语文课代表:“路人哥这样好像不太行啊,这里讲点那里讲一点,这什么时候能讲一个完整的事情——比如说粤语?”
路人哥:“呃,课代表提醒的对,我决定送你几套试卷,以示感谢!”
语文课代表:怎么受伤的总是我?
路人哥:“好吧,刚确实扯得有点远,我们回到正题!国语大概讲了下,我们也不是搞学校研究,不用说得太清楚明白。现在来说说粤语:
关于粤语的起源,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源自楚国的楚语等说法,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粤语是南方方言里面保留古汉语成分较多的一种,其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 。清代学者陈澧认为广州方言的音调合于隋唐韵书《切韵》,因为“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州,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粤语是唐代国语。
关于这些起源,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就行。现在我要说的重点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不懂粤语,却会觉得粤语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