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验收完军工生产和新式兵器的操练后,二月底和整个三月份期间,黄州的军事方面,也没什么需要沈树人操心的了。

继续按计划批量生产、把现有的火枪兵全部配齐刺刀和长柄战斧,按部就班操练战术,四月初就能让部队彻底面貌一新。

至于原本的长枪兵和其他辅助兵种的操练,也不会含糊,一切都按计划行事。

阎应元、张名振来了之后,沈树人也分派了一些练兵任务给他们,并且调整了部队编制。

沈树人手上有两个府的卫所编制、七千人的兵力。黄州卫都司一直是左子雄,而随州卫原先暂时由张煌言接着。

但张煌言毕竟是文官,就算能打仗,也不该直接领武将编制。

这次的张名振却是正牌武将,直接可以放到随州卫都司的位置上。

沈树人对这些人的忠诚度还是挺放心的,毕竟历史上就都是鲁王系手下的水军将领,后世张煌言和张名振一文一武合作了十年之久。相信这一世这俩人也能很合得来,不用沈树人去操心人际关系的事儿。

除此之外,沈树人挖来的这些官员,无论多多少少都会带点嫡系家丁和亲兵一起上任,多则百余人,少的也有数十人。最多的是郑成功那边,一下子直接带来六七百人。

最后统共算了一下,这次大约给黄州军补充了一千人的兵力,让总兵力数从七千人增长到了八千。

而且增长的还都是精兵——明末最精锐的士兵就是将领们的亲兵和家丁。

有了八千人之后,沈树人索性把每个卫所扩充到四千人,并且每卫所暂时分两个营,每营各两千人,私设守备一名,这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扩军提前搭建骨干框架。

毕竟沈树人这次诓来的基层文官武将人才有点多,除了张名振之外,还有一个杨晋爵也是都司待遇,但他手头还没第三个卫所来供杨晋爵任都司呢,只能先实际上掌握守备级别的兵权,等着打胜仗扩军。

其他辖区暂时没光复、没法正式上任的文官,也能先客串一点任务。

好在沈树人给的待遇绝对丰厚,级别也有保障,下面的人对此也都能忍。

……

暂时把军队建设的活儿放在一边,整个三月份沈树人就可以抽出工夫,再梳理一下他走后这段时间,黄州的民政种田进展。

这一块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毕竟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需要的周期都很长。几个月下来也看不到什么质变。

无非是让闲下来的百姓尽量恢复生产、整修梯田、全力加速新作物的种植推广。

沈树人回来之前,春耕就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玉米也都已经种下去了。玉米一年只能种一季,这方面急也急不来。

沈树人劝农视察了十几天,也没什么可以做的。唯独只是在深入民间、听取了下辖种玉米农民反馈的疾苦之后,沈树人意识到黄州农民普遍没有给玉米脱粒的经验,甚至连同期福建的农民也不太会脱粒,非常费时费力。

玉米传入中原,也就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明朝的农民没那么擅长总结,之前也都是随便种种。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沈树人也算力所能及稍微点拨了几下,提供了点思路,再画个草图,让铁匠们帮忙做一个简易的铁箍螺旋脱粒机,手摇式就可以操作的那种。

他前世虽没种过田,可好歹也看过抖音上各种干农活的视频,也看过华农兄弟日常,这种结构简单的单人操作机器,他还是可以回忆起形状的。

搞定了这事儿后,沈树人一不做二不休,又顺便鼓捣了几样可以给农民省力、机械结构也非常简单的小农具,

比如后世20世纪农民用的那种“长柄带网兜的镰刀”,让农民收割的时候不用再弯腰一手扶着秸秆、一手挥镰刀收割。而是可以直接站着横扫就割掉一大片,避免腰肌劳损。

收割下来的作物秸秆捆也可以直接落在网兜上,攒上十几斤再一次性倒到一边,避免了农民只能靠手抓秸秆、割不了三五刀就得回头扔一次作物。

当然这种新式长柄网兜镰刀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没法收割容易倒伏的作物,遇到倒伏的还得弯腰下去手扶住才能收割。尤其是收割韭菜,谁让韭菜喜欢躺平呢,非得农民弯腰把韭菜扶起来再割。

古代农作物品种没有改良过,抗倒伏效果不如现代品种。这种新镰刀也就只有富裕些的农民会买,穷得只能有一把镰刀的贫农,还是继续用老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给农民播种时、确定下种间距用的小工具,类似于拳王上八神庵的两条腿之间系根绳子的木柄圆规,上面还能带个漏种子的小袋子,把挖孔下种两步操作合并到一起完成,节约一半工作量还不用弯腰。

诸如此类一共鼓捣了三五种小工具,具体细节无须赘述,反正都是后世抖音上随便一刷就能看到的简单货。

这些东西,还是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在沈树人亲自去各县劝农的过程中,想到啥就弄啥,效率堪称神速,把跟随他视察的文官、小吏都惊呆了,各乡的乡老士绅也都瞠目结舌,从没见过一个两榜进士文官能对农业生产提出那么多切实有用的工具改良。

户房的小吏算了一下,府台大人这一系列操作,起码能让农民们在收割环节节省两三成的工作量,下种环节也能省很多力。虽然没法提高产量,却能让单位数量劳动力多种一两成面积的土地。

这不说是神农之功,至少也是个德政了。

……

一个月的巡视劝农整顿,时间很快来到三月底。

春天种下的玉米长势正喜人,去年冬天沈树人离开之前种下的土豆,却已到了收获的季节。

土豆的种植一年可以有两季,三月过半后开始抢收,到四月初夏就要种下第二季。

土豆的繁殖速率和种收比都高于玉米,所以随着这一季土豆的收获,新得到的产量已经足够覆盖黄州全境适合种土豆的土地都种上了,甚至还能多出一半多。

新农作物的种子繁殖都是几何级数的,每一季就翻至少十几倍,去年冬天时土豆只够种两个县,现在可不得扩充到两三个府了。

种子足够之后,沈树人终于开了禁令。

一改此前“玉米和土豆的收成都必须全部留种,只能测试性地吃极少部分”的政策。改为“允许拿出两成左右的土豆收成,直接供百姓食用”。

禁令一开,黄州贫民们总算有机会尝到这种他们已经种了一年多的农产品,不至于干瞪眼只给看不给吃。

与此同时,沈树人又核查了一下他组织的那些动物产品的繁衍效果,发现印度大胸鸡(白羽鸡的父系)、罗非鱼、巴沙鱼产业也都繁育得很不错了,到了可以批量出栏供大家吃的程度。

这些繁殖周期快、三四个月就能繁殖一代的新物种,这次也都进了解禁名单。

与此同时,说句题外话,其实早在三月初时,沈树人的“牲畜新产品育种”计划,又增添了一大支柱——

当时郑成功刚来黄州不久,郑家对于沈树人肯照顾他们大公子,也是非常感恩的。沈树人将近两年前就跟郑成功交过底,要弄很多海外优良物种。如今经过两年的寻找,郑家又弄回来一款重磅产品:与后世英国与东南亚猪种杂交产生的大约克白猪差不多的肉猪。

郑家这次倒不是从英国弄来的,但也算是费尽周折,估计是重金跟西洋商人们下单,西洋商人们这次来华贸易时想尽办法搜罗到的,可能是在中东或者东地中海沿岸偶然杂交原产出来的吧。

总而言之,在沈树人的指导思路下,一种勉强比黑猪长得快、产肉多的大白猪,算是从此引入华夏了。具体后续繁育,肯定还得慢慢做实验、杂交进行基因选择,说不定能得到更好的改良品种。

……

一个多月的繁忙劝农后,四月初,整个黄州都进入了一片丰收后的喜悦、以及耕种第二季土豆的忙碌之中。

百姓们难得在这持续了十几年的大灾之年后,过上了人人勉强能吃上饱饭,自耕农们还能偶尔吃上几尾罗非鱼的程度。

虽然这样的世外乐土景象,只在黄州这一府范围内实现了,只在这片大别山深处的根据地中才能看到。

丰收的同时,沈树人也等到了两条好消息:三月下旬时,朝廷终于来了使者,宣布了一些消息。

首先,是告诉湖广当地官员,朝廷正式通过了户部承运司郎中沈廷扬上奏的“请开南方贼情三省厘金试点”的折子,即日起,在湖广、南直隶、福建开征厘金,收到的银子由地方自行支配。

朝廷不会拿这个银子,但厘金开征后,朝廷给这三个省的剿贼军队的军饷下发也会减少,朝廷好把省下来的银子用到别处堵窟窿。

等于是湖广地区剿贼军队的军饷,有相当一部分要靠湖广的厘金来自筹,南直隶那边也是一样。

沈树人运作苦等数月的厘金,总算是最后一只靴子落了地。

与此同时,朝廷给沈树人的敕命里,还叙了他的前功,并且表彰他对厘金政策的完善,也颇有建言之功,数功并商,正式给他湖北兵备佥事的头衔。

听到这句旨意时,沈树人内心也是觉得有点讽刺,他原本以为自己还能更早一个多月就拿到升兵备佥事的任命。

闹了半天,原来崇祯是担心后续做了更多事儿赏无可赏,所以压了一下节奏,等这次厘金试点正式宣布后,才一次性给他升到位。

“恭喜府台大人!哦不,该称道台大人了!”使者走后,黄州本地文武都对沈树人交口称赞,颂扬不已。

沈树人倒是很谦虚:“诶,兵备道算什么道台,又不是所有道的道员都配称道台的,诸位不要过誉。”

所有下属却坚持异口同声:“道台大人文武双全,又懂理财,还能劝农恤民,让治下贫民都吃饱饭,这等德政,有什么当不得的!”

沈树人拗不过众人,只好勉强允许大家这么称呼,随后,他就在知府衙门里设宴三天,正式庆祝升官,顺便感谢一下皇恩。

丰收所得的罗非鱼和鸡肉,也都是进一步拿来赏赐设宴,不再仅仅局限于官员们食用。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随着沈树人允许敞开吃土豆、吃罗非鱼,这些新物种肯定会出现扩散。

大约到四月中旬时,也就是沈树人升官后才十几天,民间就有上述物种自然扩散到隔壁随州府那几个还被流贼贺锦控制的县城去了——

百姓们完全没有恶意,只是那些在各县之间流窜的贫苦流民,听说孝感县这边有卖土豆,不但能吃还很高产。所以肯定有流民或乡绅过来设法搞一点,拿回去后自己偷偷种种看。

当距离孝感县最近的安陆县等地都知道土豆的广泛存在后,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左金王”贺锦的耳朵里。

贺锦加紧派出斥候渗透打探,很快就听说黄州沈树人这儿,有一种薯类、还有几种高产的鱼、一种高产的鸡,全都已经可以敞开了让百姓吃,说明种子规模已经足够繁衍播种一整个府了。

再一打探,听说黄州全境和随州孝感县的普通百姓,如今都能勉强吃饱饭了,这就更让至今还处在半饥饿状态的流贼动心了。

好在贺锦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去年刘希尧是怎么死的,他的实力也不比刘希尧强多少。

所以,贺锦没有直接轻举妄动,而是立刻把情报透露给了“革里眼”贺一龙,以及蔺养成,试图集三营之力,一起商量怎么吃这块肥肉。

“什么?沈树人治理地方那么厉害?这都已经帮咱把整个黄州的田都种得那么好了?咱直接去吃就行了?”贺一龙与蔺养成听说时,都忍不住闪过惊喜。

——

ps:种田过渡章节,有点流水账,也是为了快速换地图引入新的敌人。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