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ps:早上写了章公众章节说明一些问题和设定,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第二章在晚上

……

近来韩虎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魏驹首级的模样。

虽说魏氏为了转移天灾造成的损失,引秦、郑入寇,大肆掠夺韩氏的人民仓禀,让韩氏遭受重创,还把虢城围得水泄不通。韩虎也曾恨透了魏驹,可眼下见有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死于非命,身首异处,心里却又感到一阵阵的悲凉。

还有害怕。

晋国赵氏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可逆转,魏氏已亡,接下来会是谁呢?

而且他对那个头颅所代表的含义猜测不已。

是威胁?是恐吓?是嘲笑?亦或是寻常的传首告之消息?

肯定没那么简单。

虽然战争里和赵无恤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但韩虎被受邀赴宴时,也犹豫再三。

最后还是他的谋士段规力劝道:“主君必须去!”

他分析道:“赵军大败秦、郑、魏后,士气正旺,但赵无恤却没有急着入秦,而是停驻风陵渡,看着河外地虎视眈眈,倘若主君不去赴会,赵无恤定会对韩氏生疑,说不定那数万大军就会渡河南下,配合桃林塞的赵军一起席卷河外,到时候又是一场兄弟阋墙,血光之灾啊!主君觉得,韩氏挡得住么?”

“挡不住……但赵韩两家联姻结亲,我与他也亲如兄弟,子泰不至于如此吧……”韩虎十分踌躇。

“一旦威胁到自己,赵无恤连自己的两个亲兄长都能屠戮,更何况义兄义弟?至于联姻……赵魏、赵知又不是没有姻亲,结果如何?赵武子死后,他的魏氏夫人因害怕赵无恤,遂逃奔回魏氏,怯怯而死,知氏夫人也被软禁,终日以泪洗面,最后一命呜呼。主君真的觉得,两家关系是一介女流的柔弱躯体能承载的么?”

这些话韩虎听进去了,纵然有些害怕,但他还是备上礼物,赶赴风陵渡与赵无恤会面。

他没有走险要的函谷关、桃林塞,那些“跖之徒”把盗跖的死也归咎到了韩虎头上,认为若不是他自行撤离,盗跖也不至于死在桃林……

韩虎心里大喊冤枉,当时楚王势头正旺,大有席卷河外之势,谁想得到他会突然病逝啊!可他解释也无用,过去几天里函谷关的跖之徒已不止一次阻断韩兵西去,若不是有军法约束,他们大概会杀到虢城抢掠一番泄愤吧。

所以韩虎是一苇扁舟渡河,从河东去到风陵渡。

路途中,入眼尽是一片凋敝,晋国的精华河东地区在连绵战火中损失惨重,百姓流离失所,田地或被抛荒或被兵卒践踏倒伏,一些秦、魏、郑的残兵逃入山林行盗匪之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居民已经开始返回家中,赵军控制的地方,秩序在一点点恢复。

等韩虎到风陵渡时,天色近晚,战场已经收拾完毕,进攻韩氏时不可一世的秦、魏、郑联军现在却垂头丧气地做了俘虏,认命地在地上刨坑,填埋。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腐臭,混杂着烟火熏肉的味道,想到这是大量尸体焚烧的残留,韩虎胃里一阵翻腾,这直接导致整个宴飨上,他一块肉都没吃进去,只是在默默地抿酒。

赵无恤的热情不减当年,席间片语不提魏驹,不过韩虎却止不住想,十年前温县桃园结义大家其乐融融,今日两人为坐上主客,另一人却已入黄泉,他就感觉到一丝不自在,甚至连酒盏里的影子,也染上了一丝血红……

韩虎喝不下去了,停杯于案上,赵无恤见状拍了拍手后,斟酒的侍从徐徐退下,上来的是一群“乐工”和“舞者”。

名为乐工,却个个五大三粗,没有琴瑟,却拿着短萧金铙;名为舞者,却个个披甲带剑,杀气凛然地鱼贯而入,一时间帐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

韩虎和随行的段规等人见状凛然,却听赵无恤说道:

“此行是为了剿灭叛贼,驱逐敌寇,故而未带雅舞雅乐,只有短箫铙歌。这些都是赵氏军乐,却正合《周礼》所言,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奏乐的是战场上敲打腰鼓的乐官,舞蹈的也是战场上斩敌方首级的勇士,二三子谨以剑舞为韩卿取乐,不知子寅意下如何?”

韩虎面色有些不好看,勉强答道:“昔日黄帝败蚩尤,使岐伯作军中之曲,用来建武扬德,鼓舞战士,正合今日场面。”

赵无恤颔首,示意舞乐可以开始。

萧铙并奏的鼓吹曲子在帐内悠扬响起,仿佛真是战场上的冲锋信号,那些军乐身上的杀气丝毫不比堂上舞剑的武士们薄弱。

“喝!”的武卒也迅速列了方阵,齐齐握剑持盾呼喝,一边以剑敲击盾牌,一边高声唱道:“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一首被赵无恤修改过的《国殇》伴随着鼓吹,剑舞,真可谓气势如虹,悲壮莫名。

过去百年里,多有楚人北上投奔晋国,其中更有不少乐官,所以晋国音乐也渐染楚风、楚音,属于晋地的国风《唐风》里便有“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楚歌里的语气词“兮”被大量借用,所以对这一首新诗,众人也不以为怪,反而为其中的所表达的悲烈感染了。

席上,赵无恤眉毛上挑,一脸严肃,赵氏众将激动不已,只差起来加入其中,韩氏君臣则在武卒犀利的目光和剑锋所指下面色苍白,韩虎已经后背微颤,坐立不安,恐怕已经被吓到了吧。

最后,鼓吹和剑舞在“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终曲里落下帷幕,帐内已是一片肃杀。

“好曲,好乐,好壮士!”韩虎愣神了半响,才在段规提醒下起身向赵无恤敬酒,祝贺其赫赫武功。

赵无恤与其对饮后道:“此番邀子寅前来,一是你我自开战以来便未见过,心中想念。其二便是关于晋国的未来……”

韩虎见赵无恤终于将话挑明,心中松了口气,却听赵无恤道:“魏氏已灭,魏氏河东地的归属,子寅可有想法?”

“不敢,子泰乃晋国上卿,一切都听你安排!”韩虎感觉自己像是被一只刚吃完人的虎豹盯上了,逃离还来不及,岂敢再觊觎他口中的食物?他看了一眼谋臣段规,想从他那里寻求帮助。

赵无恤突然叹了口气:“此次诸侯连横伐晋,若不是靠韩氏出力,还不等赵氏大军集结,河东估计已经守不住了,故而我不敢忘记韩氏的功德。只是我身为晋国上卿,不能以私情而忘国事,俗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魏子腾的事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当两家领地犬牙交错时,便容易引发冲突,让人生出异心来。如今赵韩虽好,可假若有一天子寅的家臣怂恿你夺取河东,或是勾结外国挟持,到时候你也身不由己了。”

这句绵里藏针的话吓得段规将圆场的话咽了回去,鼓吹也好剑舞也好都是赤裸裸的威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韩虎有种预感,今日若是忤逆了赵无恤的要求,他和众人很可能就走不出这个大帐了。

韩虎也十分忐忑,问道:“那按照子泰的设想,应该怎么办?”

“很简单。”赵无恤笑道:“再与赵氏交换一次土地。”(未完待续。)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奇门医圣在都市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我在异界开镖局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诡三国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他比我懂宝可梦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满级账号在异界血火河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明末:我有金手指,可横扫天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三国大军湿家最佳词作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神话版三国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我,开局斩杀太子,起兵造反!安平县男三世情爱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历史直播:给老祖直播挖坟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彪悍世子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穿越成王者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