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7章 为盛世而忙碌
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好东西,谁还能跟钱过不去不是?
人家乖乖地把银子送来了,结果你不要,把银子送回去?
就算太子愿意,徐大人愿意,在场的众多户部官员也不会愿意。
不管政策是什么政策,银子不是夏商的银子,是属于户部的银子。
户部有了银子,那是给户部解决了难题,给在场的每一个户部官员都解决了难题。
虽然银子在国府库当中,但户部别的地方要钱,挪用一下是很正常的事儿。
正是因为这一百多万两银子的注入,解决了户部的燃眉之急,原本应该去到处忙活的户部官员,现在都是吃了定心丸,不必担心没有钱的事儿了。
如果现在要终止跟萧家的合作,等于是给所有户部官员都加重了担子,他们又要为银子的事情愁破头。
这事儿哪儿能成?
听着夏大人和徐大人的对话,周围的官员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内心都很紧张。
都怕这位徐大人非要说什么终止合作。
夏商前一句话结束,徐仁江就发现户部的气氛有些怪异,扫一眼在场的人,全都紧张地盯着自己。
场面沉默了,过了小一会儿,一位形如跟班的小厮小心翼翼地到了徐仁江的身边,压低了声音:“徐大人,您刚来户部,还不清楚户部的情况,卑职建议您先了解了解户部的实际情况再定夺此事。”
徐仁江表情有变,既然这里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异常的表情,恐怕这事儿其中的确藏着猫腻。
徐仁江原属于太常寺,不属于六部官员,自然不清楚户部的情况,更不清楚户部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局。
来这里任职当个尚书,就当是太子信任,来监视前任督察院首座,官职上升了不少,同时还证明了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地位。
接到这样的差事,徐仁江当然是开心都来不及,哪里想过其他的?
今天刚来,一见面的感觉,不仅是传闻中的夏商有些古怪,连整个户部都有些古怪。
想着,徐仁江收住了表情,顿了顿:“既然本官初来乍到,那就先跟各位同僚先熟悉熟悉,其他的事情嘛,以后再商量也不迟。”
夏商扫了一眼徐仁江,心里更踏实了许多,知道这个徐仁江突然改变了态度,是证明他也有顾虑。
只要是有顾虑的人,不管是谁的部下,也就有了操作的可能。
“既然尚书大人都亲口说了,那下官可就要出去例行公事了。”
夏商说完,徐仁江没有回答,夏商也就不再理会,大步流星出去了。
……
放国债,只是一个小小的政策改变,完成了整个还远远算不上一个盛世。
但世界的改变都是从最小的地方开始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变化都会引发一场蝴蝶效应,谁又能知道这之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改变世界不仅仅是改变朝廷,更重要的是改变百姓的生活,改变社会的面貌。
大华的商业基本都被一些大的家族垄断,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能听到几个响当当的姓氏。
比如夏家、萧家、陈家、李家什么的。
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地方家族割据,垄断当地的各种产业,对外来商户有着天生的排斥心理,所以一般家族都会选择窝在自己本地经营,而且一个行业经营十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
长此以往,社会缺乏交流,货币缺乏流动,人们的眼界自然也随之有了许多限制。
所以整个大华繁荣的只是表现,内在却是死气沉沉。
眼看华超成立近百年,整个社会却没有能承托起百年时间的历史发展。
所以,朝堂的政策要变,社会的格局也要变。
从徐州来的萧家,便是那个有希望打破社会壁垒的一阵风。
夏商要利用萧家,让全天下的商人都看明白,不仅仅是偏安一隅为守财之道,只有商户之间多走动多沟通,用于创新才是让家族发展壮大的唯一途径。
现在,萧家已经给了朝廷足够的银子,而夏商也要代表朝廷,给与萧家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以及一些商业上的指导。
上一次,夏商陪着萧寇儿在京城选了新的宅子,时间过去了小半月,想必萧家人也该是都已经搬进去了。
夏商离开户部,一人到了上次跟萧寇儿一并看的宅子处。
到了宅院门口一看,果真是已经换上了萧家的牌匾,门口也简单装饰了一下,看似简单,但多了一分人气儿。
夏商的到来立刻引起了门口家丁的注意。
夏商不认识这个家丁,但对方一眼就认出了夏商。
现在这位夏大人可是萧家谈论最多的人物,都知道没有夏大人,萧家根本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更关键的是,就夏大人跟自家小姐的关系,那可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若非经过调查,得知这位夏大人家中已有了不少的妻妾,估计萧家所有的下人都认定了这位夏大人将会是萧家的姑爷。
“夏大人,您怎么来了?是在找大小姐的吗?”家丁很热情。
夏商点点头。
“哟,今日可是不巧。咱家小姐去了花街的新铺子,估计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花街的新铺子?”
“正是,明日便是咱们萧家在京城的第一家胭脂店开业,小姐正在店里面为明日开业做准备呢。”
萧家的胭脂是徐州的一个招牌,萧家的业务很多很杂,但要说最出名的,自然就是胭脂水粉一类女装用品。
而花街聚集着京城最多的青楼,在花街开了一家胭脂店,不用想,生意肯定不差。
粗略一听,夏商倒是觉得这萧寇儿也有些思绪,至少大方向没有出错。
这里距离花街不远,走过去也就两刻钟,夏商变跟门口的家丁告辞,转身往花街方向去了。
花街依旧繁荣,只是因为昨日发生的事情,过往的公子哥和楼里面的花姑娘都低调了很多,少了些往日的喧哗。
花街并不长,街上发生的种种事情都是过往的客商议论的焦点。
至于花街上多了一家胭脂店,这种事情只要去打听打听,很快就有结果。